返回主页   佳文欣赏     返回

一句话一辈子   玫瑰谎言  兴趣的假象 最爱  通俗相对论  碗不翻
 
关于心情  很小的善  难得友情人  人的感情会不会枯竭?  火 种
 
人类社会活动的目的  关于进化论的2个不解之处 人 生 孤独
一句话一辈子                      返回首页

    原作:欣儿    打字:猫儿

    为了一句话,她甘愿跟随他一辈子。很痴。
    那天,她和他相遇。他说,看过她写的许多文章,知道她过去的苦和泪。她
苍白的眼睛苍白地看着这位伟岸的男人。她听到“过去”这字眼,她想到了父亲
的早逝、童年的孤苦、六年前婚姻的消亡、漫长的寒冷的死寂的夜晚,她压制着
颤栗。他说,现在好了。终于找到了。上帝派他来爱她的,他将用生命向上帝保
证:从此让她快乐和幸福。她的眼眶一下子盛满泪水。她的面庞一下子绯红。他
拉着她的手。她将手握成一拳,放在那双宽大的手的中心。让冰凉变成灼热。
    上帝派他来的。上帝赐给的爱。为了这句话,她甘愿跟随他一辈子。无论天
涯海角。
    后来呢?他俩是否白头偕老、恩爱有加?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世纪末
的最后一个新年的晚上,我听到了这个故事的开头。
    爱情曾经是那样单纯、圣洁又深刻地回旋在过去的岁月,水是清的,钩是直
的,爱情是一尾不被诱惑的鱼在波底静默成晶莹透亮的水晶;后来,钩弯了,上
面有了饵,鱼也在跃跃欲试;后来,人们匆忙浮躁得连等待鱼儿上钩的耐心也没
有了,金钱与物欲的迷药干脆搅浑一潭清水,水底的鱼白花花地陈尸水面。蓦然
回首,纯洁爱情正像被奸污的少女,在世纪末的哀婉中楚楚可怜。
    只是在这午夜时分,我们还可以听到一句话造就的忠贞的爱情。我孤独地躺
在被子里,闭着双眼,他和她的形象,就在我眼前活动。那么真切。令我无边无
际地想象爱情。有爱的人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一定要相依相拥,共同走过。
爱是多么具体,每一个真实的日子里,相依相拥,共同走过。只需这么一点点具
体和真实,爱的魅力就光芒四射。
    午夜的收音机传送的全是现代人仓皇的爱情宣言,那喋喋不休诸如“很爱很
爱你”的表白已经无法支撑日渐变质的爱情,苍白萎顿。谁还会因为一句话而痴
爱一辈子呢,这已是太傻。恍惚中我洗礼后的身子风轻玉洁,红尘驿道上飘飘白
衫的他正在遥递一份刻骨心事,让我去做一次经典爱情的主角。太奢侈了吗?
 

玫瑰谎言                            返回首页

    原作:段代洪    打字:猫儿
 

    一位丑丑矮矮的女孩,始终低着头,生活在灰暗之中。不象身边那些靓女,
有人送花,有人呵护,她们总是在阳光灿烂里欢歌畅舞。而那个丑丑矮矮的女孩,
却一天比一天沉默,一天比一天自卑。直到那年“情人节”,女孩竟万分意外地
收到一封厚厚的情书和一束红红的玫瑰。那是一个暗恋它的男孩悄悄送来的。从
此,女孩换了个人似的,青春焕发,浑身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活力。后来,女孩不
仅在学习、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且缔结了一桩人人艳羡的美满婚姻。可
女孩一直不曾知道,当初给她情书和鲜花的竟是自己慈爱的父亲。
 
      ***********************************

    有个儿子,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医亮母亲的瞎眼,还她满目斑斓的世界。数
年间,儿子领着母亲遍访名医、江湖郎中,抑或神汉巫婆,结果母亲双眼黑暗依
旧。儿子并不气馁。儿子听说很远很远有一座高高的雪山,雪山之巅有一个天塘,
天塘里的水能使瞎眼复明。儿子背着母亲,历经千难万苦,也不知道走了多久,
终于到达雪山之巅。可就在距天塘不远的地方,儿子奄奄地倒下了,只余一丝游
息。浑浑沌沌之间,儿子听到母亲惊喜的声音:这山好高好高哟,天塘好大好大
哟,池水好清好清哟。儿子终于心安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那一瞬间,满世界的
幸福都聚在了他的脸上。可儿子永远也不会知道,母亲的双眼依然如故。
     ****************

    在这世间,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丑恶的、令人唾弃的。正如那位给自己女
儿写情书的慈父、那个双眼始终不见阳光的母亲,他们的谎言,便似玫瑰一般美
丽、芬芳、迷人。玫瑰谎言,传递的是最真诚的善和最真情的关爱。玫瑰谎言,
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妙。玫瑰谎言,使生活变得更加祥和与温磬。
 

兴趣的假象               返回首页
 

原作:钟哲平    打字:猫儿

  有一位小伙子,一直梦想当一名DJ(唱片骑师)。他把所有
零用钱用来买唱片, 录音带。出门时刻带着WALKMAN, 在家就把
自己关在房中放唱片, 听个天昏地暗。连说话也模仿着当红DJ的
语气, 架势。别人问他:“你为什么爱上DJ这一行呢?”他说:
“DJ的生活是那么多姿多采, 整天与明星们打交道, 知道最UP--
DATE的潮流, 接触最时尚的生活——”后来他终于考进了某电台
当一名客串DJ, 却发现, 这份工作远不如他所想象的放放歌, 说
几句无关痛痒的话那么简单, 而需要较高的音乐领悟与一定广度
的知识面。不到一个月, 他终因力不从心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份梦
寐以求的工作。

  又有一位青年, 如众多“文学青年”一样作着作家梦。他说
最向往“自由撰稿者” 们无拘无束, 用一支笔浪迹江湖的生活。
他象众多晨昏颠倒的自由文化人一样, 夜夜爬格子爬得兴高采烈。
以致白天工作无精打采。俨然以“撰稿”为第二职业。虽然偶而
也有一两篇插科打诨或哗众取宠的文章见见报, 但他从来不知自
己为了什么而写。他只是觉得, 这样的生活才与众不同, 五彩缤
纷。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以为自己
深深爱着一种职业, 其实爱上的只是这种职业背后的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 一种职业, 一份工作的具体运作方式及劳动艰辛
并不被行外人所了解。而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惯用论调, 惯用包
装(包括处事方法, 生活方式等等)却常常如炫丽的光环一般掩
盖于职业本身之上。

  如当DJ能活得时尚, 当作家能活得特别等等, 都是一种职业
给行外人的错觉而已。这种错觉往往掩盖了职业的本质。就使人
忽略了当DL是否需要才华, 当作家是否需要良知。我们不妨把这
样一种择业的错觉称为——“兴趣的假象”。

  兴趣的假象无处不存在于我们的理想之中。只是有人分辩得
出, 有人浑然不知罢了。五音不全的男孩子学唱歌, 因为当歌星
风光; 毫无艺术细胞的女孩子学钢琴, 因为“懂艺术”的女孩子
较多男孩子喜欢; 千千万万并不了解学科具体内容的考生挤破头
颅报考热门专业——这种种现象, 说得好听点, 是有功利头脑,
说得难听点, 是择业的“动机”不纯。

  说得根本点, 就是“兴趣的假想”在作祟——并非爱上所选
择的事业, 而是爱上其背后的光环。

  一位著名音乐监制说过这样一句话:“金钱永远是爱好的附
属品。我写歌时, 如果音乐本身不能感动我, 我一定不会写。金
钱只是我追求的一个附带, 我追求的只是能在音乐这个自由的天
地里坚持多少年我行我素。”

  并不是每一种美丽的光环都会永远辉煌, 当它黯然的时候,
你是否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择业也好, 为人处事也好, 选择
你真诚热爱并且力所能及的, 你将永远适得其所。
 
 最爱                       返回首页

作 者: 寒塘冷月
 

跟自己终生厮守的,未必是自己最爱的人。
人每每为了要做得对,便错过了自己最爱的人。
当人要对得起个没做错事却非自己最爱的人时,便总会对不起自己,亦会
对不起自己最爱却怕爱了会错的那个人,到头来,连原先不想对不起那个
人都对不起了。
人当爱不到某个人时,便以为自己其实最爱那个人。
最爱的到底是谁?实在难以说清楚。
从前常以为人总要做得对,现在看法不同了,表面上的对弥补不了毕生的
遗憾,故意要对得起人反而变成了对不起人。为什么不让对方承受一时的
痛楚而假情假意呢?那样是误他一世。
最幸福的人不是不怕错,而是根本不知道哪是错,结果反而一切都对了。
其实,什么叫做最爱呢?人在不同的时期里都有不同的最爱的人,至于哪
一个是最爱最爱的,大概得在日暮西山,孤寒寂寞时回首浮生,最爱那张
脸孔才会映现出来了。
 

通俗相对论                      返回首页
               (一)

  从前有一把椅子,它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从来没有站起来过。直到有一天,
另一把椅子对它说:“嗨,你好!你为什么不四处走走?”原来,说话的是一张
轮椅。它惊奇地发现:残疾的人坐着可以到处远游的的健康的轮椅。
而健康的人坐着永远足不出户的“残疾”的椅子。

               (二)

  有一天痛苦与快乐相遇了。
  痛苦问快乐:你在忙些什么?快乐说:我在寻找快乐。
  痛苦问:你不就是快乐吗?
  答:不错,可是我一丝痛苦也没有,这使我渐渐忘却了自己就是快乐。
  天哪!你和我的遭遇完全一样!痛苦说。

 
碗不翻                          返回首页

CANDY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
瓶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
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
来了。”
孩子期待得到赞扬,他多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
“孩子你真傻。”
当年爸爸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并不明白这个孩子傻在哪里。
但也没问,否则我爸一定会说:“你也真傻。”
过了10年,我才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亦明白故事的主角乃
是我。如今,我的生活恰如捧着一个倒扣着的碗。碗底里浅浅地
漾着一点东西,即我走过的路和画过的作品。碗里是空空的,里
面的东西已经泼洒光了。同时,我不知我曾经泼洒了什么,但必
可珍惜。
故事的第二部分是:妈妈问:“孩子,两角钱就买这么点酱
油吗?”孩子很得意,说:“妈妈,这面还有呢?”他把碗翻过来,
碗底的酱油于是也洒了。
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把碗翻过来,去看另一面盛着什么
,而使仅有的一点东西都洒在地上。无论,碗的另一面藏着什么样
的诱惑。

关于心情                        返回首页
  我坚信这句话:境由心造。
  记得很早以前曾对一个朋友说:“我祝你天天都有个好心情”。
朋友笑了笑,对我说:“Tony呀,这样的祝福太奢侈,我受不起”。
我只能用“震惊”表达我当时的感觉,这句话多年以来仍时常在我耳
边萦绕。
  我承认人生活在这纷乱的世界上,不可能总事事顺心,心情当然
也不可能总保持好的状态。但什么是“好心情”,我认为“平平淡淡
才是真”,欢喜雀跃之后的怅然所失是对心情无尽预支的结果,这叫
“奢侈”。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来来往往的幸福与痛苦,超然地面对
生活,而不是沉醉在一时的欢娱之中难以自拔,更不是呼天抢地地大
叫痛苦好象承担了全部人类的苦。
  平平淡淡才是真!
  也许有人会说连这平淡的心情也难以在这世界中保持。
  对,但是有没有想过人又是什么?哲学上讲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任何形式的心情的保持(准确讲是营造)都在于人自身的调节,发掘
周围环境的哪怕是极少的一点好处,来告诉自己这就是天堂,以一种
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天,制定一个目标让自己感觉到希望在前方,那
么,再艰难的环境不也能拥有一个至少是平淡的但是充满希望期盼的
心情了吗?
  心情是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心情要去调节。
  所以说:境由心造!
 
很小的善                         返回首页
  

文/罗西
  

  一天晚上,与朋友阿伦去吃肯德基。看见有两个打工农民端着汉堡包、
饮料等坐在我们旁边。他们有点慌乱、不知所措的举止,像是第一次来尝
新。可能是他们看见了我杯里的吸管,他们小声地商议了几句 ,其中一个
便自告奋勇地来到垃圾箱边徘徊了一圈又折回座位上,显然他们不知道吸
管该从何处取。
  这时,我听见他们当中的一个叫服务生过去,只听服务生客气但大声
地回答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汤匙,更没有筷子!”周围有不屑的
目光飘向那两个农村男孩。
  这时,朋友阿伦突然站了起来,像是朗声对我说:“吸管掉在地上了,
我再去拿一根……”他夸张地取下一根吸管时,那两个男孩中有一个也跟
着冲上去拿了两根吸管,好像担心慢了一步,那“机关”就会失灵似的!
  我为有阿伦这样的朋友高兴。善良如果与智慧结合在一起,很美。

(摘)
 

难得友情人                       返回首页
比爱情浅但比友情深的一种美丽是什么?
 

心灵之友情

“心灵之友情”是相互欣赏的果实。
“心灵之友情”是一种“念”的隽永,深深的遗憾只是因为你的不在。
在欢声笑语的宴席间,在令人捧腹的表演前,在天上人间的山水中,所有人都
留恋往返,而我竟觉得缺少些什么。细细想来,还是因为你不在,而难引发心
灵共鸣的感慨。哪怕就是在祈求神明的虔诚时刻,也希望你在一旁,好让神看
清他要保佑的是谁。你不在时,心中只重复着一个念头“如果你在,定会解释
出每个细节所要表达的梦幻”。“心灵之友情”是完全的信赖。一旦说出哪些
地方不好,那就是真的认为不好;若说好,也用不着怀疑那是客套或敷衍。凡
事只要“乐意为之”就一定会尽力去做,决不会一边做一边抱怨你剥夺了他的
时间;若没做,他一定是真的很忙。“心灵之友情”也有危机,也会争吵,但
冷战总难持久,那争执是真的关心,即使再不高兴,想到的也是对方的失落。
毕竟“有一个在地狱,另一个也上不了天堂”。
我们就是这样来诠释“心灵之友情”,尽管难为许多好心的人们理解,可是,
我们就是这样。

人的感情会不会枯竭?            返回首页

"哐当!"踢开脚边最后一个空啤酒罐,我从
枯坐良久的石椅上站起来,四处观望。凌晨
两点的珠江河畔,霓虹灯流成一条彩色的河,
情侣们象水草般缠抱在一起,在水声光影中
摇曵着。'逝者如斯夫', 看着滚滚东去的流
水,我感叹万千,人的感情是不是也有终于
枯竭的一天呢?

问自己,也问为自己坚守承诺的那个人,--
她失约了,今晚。不知是什么样的羁绊,会
使前一个晚上还与你头颈交缠的伴侣失约呢?
是春闰的落寞,还是欢场的诱惑……无数个
画面纷纷插入脑页中,令想象掀起感情的狂
澜。

唉,人哪!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烦恼伴随而
来,感情就象一条泛滥的河流,每一分一秒
都在动荡不安中向前奔腾。奔腾,奔腾!直
至有一天,你发现那种热血上涌的感觉已经
消逝,无论心爱的女孩剪了一个怎样时尚的
新发型,或是又换了一件怎样漂亮的连衣裙,
别人眼中的红粉佳人却再也不能打动你心了。
相反,你可能会傻乎乎地问道:

"新买的吗?怎么从没见过你穿这件衣服。"

其实这件衣服她已经穿了大半年了,而且还
是在为纪念你们认识三周年的烛光晚宴买的。
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你就算看到女友气得
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也只是哈哈一笑,用
言语搪塞了事。你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危机
即将爆发。

从你不再记得为什么会爱上面前这一个人起,
感情的河流就进入了干旱期,水位越来越低,
没有了源头的爱河正一日日走向枯竭。

当你以为激情已逝,自己永远都不会象初恋
般那么幼稚时,下一秒钟却可能为街头走过
的一个俏丽女郎而兴奋不已,这时你才发现:

你的爱河并未枯竭,只是改道了。

你的感情有了新的倾注对象了,你爱上别人了,
你变心了!

是呀,人是感情的动物,只要活着又怎么可能
摆脱爱与恨的纠缠呢?!没有了感情,一个人
就只剩下动物性了。虽然在这个动物凶猛的商
业社会,人们耽于讲吃、讲喝、玩车子、玩女
人,就象腕戴劳力士金表、臂弯里挎着娇艳的
one night's dancer的大款们所说的,"感情?
多少钱一斤,老子买断了!"好象一切都是明码
实价的,现代人的感情源头早已枯竭,但事实
真是这样吗?

不,只是人们把激情转移到了对金钱的狂热上。
在"笑贫不笑娼"的商业社会,似乎钱真的是
万能的,无论是车子、房子还是面子,只要有
票子就可以买到一切,包括闻到钱腥味、蜂涌
而来的女人们。难道人不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
造物吗?想不到,我们宁愿把感情贯注到冷冰
冰的纸币上,也不在乎有体温、有热气的血肉
之躯!

但如果剖开现代人感情枯竭的病体,我们将会
看到,人们对金钱的极度关注其实源于感情上
的极度不安全感。这就难怪了。自从西方七十
年代末的性解放革命以来,一场令现代婚姻制
度濒临崩溃的危机席卷全球。口吸大麻、发如
乱草的朋克族一夜之间换上好几张床,丈夫和
妻子都有各自的情人,无数个孩子在单亲家庭
中长大……,每一个家庭都岌岌可危。想想看,
当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找不到温暖与安全时,他
们还可能找一个怎样的替代品呢?

最好的,当然是金钱了。虽然冷冰冰的票子不
能给人心灵的慰藉,却至少是一种可靠的保障;
即使一开始它可能只是获得某种物质的手段,
但在长期追求金钱养成的麻木中,他们最终将
遗忘自己赚钱的初衷,而把金钱的积累当作人
生目标去奋斗、拼博。

自此,感情的河流再一次改变航道了,水面散
发出一股浓烈的铜臭味。

一出巨大的悲剧。

沿着长长的河堤散步,我感到一腔激情正慢慢
地冷却下来。夜风吹拂在火热的腮边,带来一
缕快意的清凉,沁透了渐渐平缓的呼吸。

如果感情真的能够枯竭也是一种快乐,是一种
沉静的快乐。

但不可避免的是,每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
一天起,就开始了奔腾的感情历程。从会哭、
会笑到会说、会写,从得到一件新玩具的快乐
到开动一架保时捷的虚荣心,从单一的儿子身
份到复杂的一肩责任:情人、丈夫、父亲……
感情的大河日渐汹涌澎湃,纵然到了永远闭上
眼的前一刻,还是有难以放下的一怀牵挂,即
使是那一份怡孙之乐。

当然,象自然界的江河一样,感情的水位和流
量也有它的季节性,会跟随着生命中的每一个
时段在不断地变化。童年,是万物生发、最纯
情的春季;青年,是花红草绿、情窦初开的夏
季;成年,是枝叶茂盛、思想和感情走向成熟
的秋季;老年,是白雪皑皑、一切都归于淡泊
的冬季。感情的支流也在生命季节的轮转中,
相对涨落,但绝不会枯竭。

既然活着感情不可能枯竭,那么快乐的浪花和
烦恼的砂石也就难免了。此时此刻,我是否还
要继续站在这里傻等呢? 正在犹豫间,两柱雪
亮的车灯扫过我瞳孔,一辆出租车在我面前停
下,整幅飘逸的裙摆旋转着出了车门。

"对不起,我太迟了。因为……"

因为什么都不再重要了,除了紧紧拥抱住纵体
入怀的这一副娇躯。我深深吸进她发顶的馨香,
尽情享受感情经过一番涤荡后美妙的虚脱感。

身后,河水轻轻地哗笑着,激起无数快乐的浪花。

人类社会活动的目的              返回首页
目的
人类社会的活动目标是什么呢?
或者说人类社会的目的是什么呢?

绝大多数人认为是经济,实力等等。不是吗,有人甚至
以为经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表面看确实是这样,
经济基础甚至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我们从小就学的东西。
从现实中我们也到处可以见到这样心态的体现:

有了钱,没有做不到的事;
落后要挨打(这多半意思是指经济落后);
中国文化太落伍了(难道不是因为经济落后才会有人这样想吗);
我们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西方的文化为什么是先进的?);
香港人素质很高(为什么?);
美国人很聪明或是这种说法:美国人小事蠢大事很聪明;
中国,你为什么选择了贫困;
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是最好的软件公司;
...........
...........
...........

这些理论中全部或是部分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以致于
我们从未想过这些可能全是错的。
为什么呢?这些理论全部建立在一个基础上:
人类活动的最高目的是发展经济。

也许有人会说了,不对。人类活动的最高目的是:
活得更好!!!
这种说法正确了一小步。人类活动的一个目的确实是活得
更好。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工作、学习、玩乐等等
等等其实最终要求是活得更好。(别以为活得更好和发展
经济是一回事,我会告诉你这有什么区别。)
但人类社会有更高的活动目的,这就是我想说得“本原
问题”。

让人类生存得更久一些。

同意的人,我们握握手。你不需要看这篇文章了。我
会让你知道往下我还有什么观点。
反对的人,告诉我你的理由,我看一看有没有什么
我以前没想到的东西。

让我先猜一猜你反对的理由会是什么:
*杞人忧天,这事远着呢
: 物种减少、环境污染、臭氧层、爱滋病、核武器、计算机
人工智能、Internet、克隆...............
: 作为个人,你只想五十年一百年就够了,作为人类社会,
就不可以这么目光短浅,假设一千年后人类灭亡了,你同意
吗?
*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 个人对此无能为力,整体对此还是有足够的能力起
作用的
*人类会迅速发展科技,使我们免于灭亡
: 任何时候,破坏总是要比建设容易。类似地,随着科技的
进步,破坏的能力总是大于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这种
想法实在太危险了,万一科技发展没有这么好的作用,人类
怎么办?作为个人,可以赌一把,“不成功,即成仁”,
作为人类社会,绝不可以有这种心态。
*灭亡就灭亡,关我们何事
: 无话可说,如果你这样想。
 

关于进化论的2个不解之处         返回首页
 

据我所知,国外研究问题是很专,很细的,所以成效也较高.
这点很值得国人学习.
另一方面,也导致研究什么的都有:如耶稣就难时的裹尸布
都有很专业/很高深的研究.--只要不以此试图...也是无
伤大雅.
同样,什么发现都有:诺亚方舟的化石,月球背面的战斗机,
火星上的人脸山,外星人遗骸...

与其一一摘来,不如先看看一本叫《国外伪科学种种》的
书,了解一下哪些已早有定论,哪些已被解释得很明白了.

不过,提到进化论,我有2个问题存疑已久,正好乘此与大家
分享一下.
)

上过高中的人应该都了解进化论,对于其基础及推论,
我都信服.唯有2个地方一直不明确.

我理解为:
进化论是讲:
生物个体在将本身遗传特征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中,
其遗传特征相对当时环境的适应性的优劣决定了传递
的成功率.
即具有不适应环境的遗传特征的生物个体更容易在它
成功繁殖后代前就已死去.
从而使得成功繁殖下来的生物个体多具有适应环境的
遗传特征.因而"适者生存"在进化论上更精确的讲应
是"适者有后代生存".
(这就是比"用进废退"论更有说服力的地方)

但是,我觉得据此无法解释2个问题:
1.人类大脑处理能力远高于当前人类所能利用的程度.
按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由于环境需
要而一点一点积累发展的,
怎么可能有某个器官功能远超出当前实际需要的?
要么,只能说1是误传!

2.盲肠退化.
按进化论的观点,只有与个体生存紧密相关的遗传特征才
可能在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中影响其传递的成功率.
而象盲肠之类的器官的遗传特征,显然无关痛痒,在生物
进化的过程中,应该只有随机的变异,而不应有明显的退
化的方向.

第一点没想到过,还真是个问题哟。说起来,不知其他
动物,特别是认为是人类近亲的猩猩之类的脑部利用率如何?
第二点或者可以这样猜测:盲肠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某阶段
是有用的并且成形了,然后在另一个阶段失去效用,如果这
个阶段接近于我们概念上的人类形成阶段,两三百万年或
更少,基本上盲肠的变化(随机性)就很小了。
这是基于进化论理论的猜测,不过说回来,“退化”这
个概念就有点迷糊,确如DIFU所说,如果器官退化会产生多样
的随机性,但是人类的盲肠是退化了还是停止进化呢?我在这
方面不是很清楚,有哪位生物比较好的朋友能谈谈?

火 种                            返回首页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过日
子,至于为什么要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的。
另一种人是对一些事情很认真,很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的人。然而,
他们之中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认真地去完成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却始终拿不出
力量来。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原因在哪里?
我发现,有些人比较坚强。他们自己既是燃料,又是火种。他们可以很容
易地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另一些人却不然,他们自己是燃料,有
发出光和热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自己不是火种。他们只是木柴或煤块,需要
有火柴或打火机把他们点燃,然后,他们才可以生热发光而燃烧,而产生力量。
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火种去把自己引燃,而自己却缺少使自己燃烧的力量。
于是,这"火种"就成为一些人成功的必须条件。找得到火种,他才可以燃
烧,找不到火种,他就永远只是一堆冷硬的木柴或煤块。
所幸这"火种"并不难得,它们可能是一部名人传记,一本有启发性的书,
一部电影里的故事,一个好朋友的几句话,一位好老师的指引,一次愉快的旅
行,一段神圣纯洁的恋爱,或一些意外的刺激。
这些,都可能在适当的时机,引发一个人对学问或事业的热情与冲力,使
他由静态的等待,变为动态的钻研与追求,给他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使他多
年的准备,一旦之间完全成为事实。
这"火种"可能自动地来,但多数时间需要我们自己去找。不要放弃任何一
个可以引发自己潜力的机会,这是走上成功之路的一大要决。
 
人 生                             返回首页

王登华

她走在前面。
他走在后面。
她听见身后的脚步声一直不紧不慢地跟着自己,男中音还哼着
动听的情歌,很想回头看一看;他瞧着她婀娜多姿的背影,几
次想赶前几步,瞧瞧她究竟长得怎么样?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个路口。
从空中俯瞰,这是两条平行的路;以剖面表示,一条笔直向前,
一条斜射向上。
她走向了笔直向前的那条。
他走上了斜射向上的那条。
这时,他才赶前几步,瞅见她的侧面轮廓:鼻挺,颌隆,胸拔,
臀翘,难得的一个美人坯;这时,她才微扭面部,发现他正痴
迷陶醉地端详自己,好一个多情儿郎!彼此这么想时,已离岔
口二三十米,两条路的落差已近一米了。他想,要是自己从这
儿跳下去,一步就能到她身边,即使回头从分岔处赶上她,也
费不了什么工夫;她想,要是那个小伙儿能勇敢一点,说不定
自己会爱上他。可他们就那么躲躲闪闪地你瞥瞥我我瞟瞟你,
装模作样地继续走自己的路。
他完全看清了她的容貌:多可爱的姑娘啊!
她也完全看清了他的模样:多棒的小伙啊!
他开始焦躁莫名了:慢了,只能瞧他的背影,快了,就会加速
他们越来越大的距离,缩短他们越来越短的相遇;她也哼起了
一支歌,圆润婉转的歌声从下面飘上来:心上的人啊——心上
的你——不要再犹豫......
这时,离岔口已有一两百米远了,两条路的落差也四五米高了。
他们都开始直视对方:一个渴慕的向下,一个期盼的向上;可
两人都痛心疾首地发现对方越离越远,越边越小,直到变成一
个模糊的小点。这时,他才清楚地意识到,她正是自己的至爱,
正是自己毕生的追求,而这个至爱这个追求此时正在消失。回
头追上她已不可能,而失之交臂肯定会遗憾终生。于是他一声
长啸,从空中纵身跳下。
他跌断了一条腿,爬起上半身时,看见快吓得瘫倒的她,正被
另一个男人紧紧地搂住。

 孤独                           返回首页

在这美妙的黄昏,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夜幕降
临了,风儿依然在林中呼啸,水仍在拍打着堤岸,一些生灵唱起了动听的催眠
曲。伴随黑夜而来的并非寂静,猛兽在追寻猎物。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机
勃勃的白昼不曾间断。我在近邻远在一英里开外,举目四望,不见一片房舍,
只有距我半英里地的黑沉沉的山峰。四周的丛林围起一块属于我的天地。远方
邻近水塘的一条铁路线依稀可辨,只是绝大部分时间,这条铁路像是建在莽原
之上,少有车过。这儿更像是亚洲或非洲,而不是在新英格兰,我独享太阳、
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天地。然而,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
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时候。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时光,
莫过于春秋时日阴雨绵绵独守空房的时刻。人们常常问我:“你一个人住在那
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雨雪天里。”我真想这样回答他们: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
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之中吗?”将人与人分开并使其孤独的空间是什么?
我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脚。试问,我们最喜欢逗留何处?当然不是
邮局,不是酒吧,不是学校,更非副食店;纵使这些场所使人摩肩接踵。我们
不愿住在人多之处,而喜欢与自然为伍,与我们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我觉得
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使人厌
倦。我好独处,迄今我尚未找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当我们来�
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之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
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不度量。一个真正勤勉的学生,虽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
之中,也能像沙漠中的隐士一样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天地在地
里除草或在林中伐木的农夫虽只孤身一人却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的身心
均有所属。但一旦回到家里,他不会继续独处一方,而必定与家人邻居聚在一
起,以补偿所谓一天的“寂寞”。于是,他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学生怎么能整
天整夜地单独坐在房子里而不感到厌倦与沮丧。他没能意识到,学生尽管坐在
屋里却正像他在田野中除草,在森林中伐木一样。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
词的基本意义。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时间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
我们不得不恪守一套条条框框,即所谓“礼节”与“礼貌”,才能使这频繁的
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在邮局中,央客栈里,在黑夜的篝火旁,
我们到处相逢。我们挤在一起,互相妨碍,彼此设障,长此以往,怎能做到相
敬如宾?毫无疑问,相互接触的适当减少决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重要交流。假
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一个人——就像我现在这样,那将更好。人的价值
不在其表面,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了解,而非频繁却浅薄的接触。身居陋室,
以物为伴,独享闲情,尤当清晨无人来访之时。我想这样来比喻,也许能使人
对我的生活略知一斑: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鸭子或沃尔登湖本身更孤独。而那
湖水又何以为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
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我好比一条小溪,或那一颗北极星;好
比那南来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都不知
道孤独。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