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心理咨询热线     返回
心理咨询走进中国小学  何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弗洛依德,西格蒙德小记

关于梦
  
 心理咨询走进中国小学             返回页首
  据调查,我国大城市小学生中13%有各种心理问题。
  “成人身上有些根深蒂固的毛病,在小时候花一点点的精力就可以解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沃建中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他对记者讲了一个他
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对家长曾找到他,满脸绝望。原来,他们的儿子已经五年级了,却极其厌
恶写字,一碰上写字就画圈,所以考试总得零分。他作了几种测验,仍然没找到问
题所在。但他无意中听说,这小孩曾经是个左撇子。便立刻对小孩作了一次“瑞文
推理”测验,对小孩的左右脑功能进行测试,果然找到了症结。于是,他信心十足
地给小孩出了40分钟的智商测试题(后20道是成人题),让小孩用左手去做,然后把
同样的题出给小孩的父母。结果,父母40分钟过去还没做完,而小孩25分钟就做好
了,虽然不全对,但已足够说明他的才能。沃博士解释说,这孩子右脑功能大大强
于左脑,所以是左撇子,但却被父母强制用右手写字。由于他左脑反应慢,写字时
总跟不上,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就以画圈代替了。沃博士对孩子的父母说,如果从
右脑的功能来看,你们孩子的智商在140以上!小孩问他:“沃老师,我还行吗? ”
沃博士说:“你当然行!”这时,他看出小孩眼里涌出了泪水。
千万不要认为,上面这个故事只是特例。事实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带
有普遍性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对几座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中,人们就发现,有心
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
海淀区魏公村小学在开展心理咨询方面走在北京市前列。该校的马老师对记者
说,魏公村小学有不少孩子的父母离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严重影响,他们不时走
神、发愣,学习时精神也不集中。
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方小奕告诉记者,小时候心理不健康不仅对当时的发
育和学习产生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长大以后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些在
儿时不太合群的孩子,很可能将来就处理不好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方小奕说,
一般说来,成人身上有些看起来根深蒂固的毛病,我们在小时候花一点点精力就可
以解决。
所有这些把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提上了日程。沃建中博士对中国这方面工作
的滞后感到担忧。他说:现在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了心理咨询,但多限于成年人,
对于小孩他们反而觉得无所谓。加上一些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以致他们在把小孩
送来咨询以前往往顾虑重重。这样,他们只能依靠一些不可靠的常识来处理问题。
例如,他们见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就怀疑他们患了多动症,甚至去医院开点
药给孩子吃。但实际上多动症的判断标准是很严格的,一是好动,二是有注意障碍,
就是说,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看他们喜欢的电视。如果不
符合第二个特征,那就只是一般的多动行为,只能从教育入手来解决。
 

何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返回页首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发现的,
罗森塔尔等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中,每个年级各抽出三个班级进行测验。他们随机
抽取一些学生的测验结果,然后告诉各任课教师哪些学生将会表现出明显进步,(其实
这些学生完全是实验者们随机抽样的,任课教师不知道)。八个月后,再进行测验,发现
被指为可能进步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在关于学生品行的评定中也给了这些学生
以好意的评定。除任课教师外,这些学生的名单并未向任何其他人泄露,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
,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
不同。

弗洛依德,西格蒙德小记            返回页首
弗洛依德,西格蒙德(freud,sigmund)生于1856年,卒于1939年,奥地利神经精神病
学家,他是心理分析法的创始人。1881年被授予医学博士衔,1885年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神
经病理学。后去法国、美国等国家,于1920年取得正式教授职位。
他确信神经官能症与一切机体病损无关,而是由被忽略了的情感上的精神震动引起的,
他还研究梦、遗忘和失语症并对他们的机制进行分解。
S.弗洛依德于1922年发表了他的第二个精神器官论,这一理论包括了三个内容:1、精
神器官是冲动的储存处;2、“我”,代表人的全部利益;3、“超我”是由父母道德上的
需要与禁止构成的。他一贯关心要制定一个解释性的、与实验的事实相一致和协调的理论
这驱使他去修改自己的冲动的理论。起初他把“我”的冲动(自我保持的冲动)与性冲动对
立起来,但从1922年开始,他又将生的冲动(Eros,保持自我和物种的本能)与死的冲动(
Thanatos,毁灭和死亡的本能)对立起来。
S.弗洛依德的主要著作有:
S.弗洛依德全集(十八卷)(德、英文版)
梦的解释 (德、法文)
性欲理论三讲(德、法文)
心理分析导论(德文)
心理分析五讲(法文)
图腾与禁忌(德、法文)
心理分析引论(法文)
我的生命和心理分析(法文)
心理分析五例(法文)
心理分析报告(德、法文)
癔病研究(德文)
 

关于梦                            返回页首
梦是千百年来困扰人类的话题之一。
在古代人们由于认识水平的有限,常常把梦作为一种神秘的东西,于是出现了“托
梦”之说,加上有时事实上的巧合,人们对梦中出现的事物更是信以为真,一些算命先生
也就应运而生,他们招摇撞骗,装神弄鬼,谋取钱财,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算命
的热情经久不衰。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是无意想象的典型形式,它是人
们在睡眠状态下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的想象。按巴甫洛夫的解释,梦是人们在
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抑制的不平衡,某些皮层部位出现活跃状态,暂时神经联系以料想
不到的方式重新结合而产生的形象。
梦在心理学上也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或称“快波”睡眠,做梦时人的眼球往往在
快速地转动,心跳加快。正常人每晚大约有25%的时间在做梦,只是人们有时意识得到?
有时意识不到。
梦具有“离奇性”和“逼真性”,“离奇性”表现在梦中出现的事物常常是现实生活
中不存在的。这主要是人在做梦时,高级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缺乏意识严密的调节和控制。
逼真性表现在人在梦中往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做梦者往往会在梦中惊醒,另外有时梦见
的事物确实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
做梦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内部的某些生理变化。如胃空时,经常会
梦见与食物或进食有关的事情,2、外部刺激的作用。如睡觉时把手放在心脏跳动的部位
就会产生恐惧的梦景,小孩在白天受了惊吓或,晚上往往也会产生相应的梦景。3、“日
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引起大云げ愕墓刃朔埽拐獠糠窒赴?
不易抑制,当晚上睡觉时,大脑整个皮层处于休息状态,这部分细胞由于没有意识的控制
就形成了梦。
梦是每个人每天都能碰到的,它是脑的正常功能的表现,对于维持脑的正常活动是必
要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为的连续几天剥夺人的快波睡眠,人就会出现紧张、焦虑、注意
力涣散、易激怒、甚至出现幻觉等反常现象。所以人们大可不必为做梦而感到恐惧,也不
要花些冤枉钱去轻信算命先生的胡说八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