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哲学论坛        返回

我也要参与

我思故我在  我的哲学观  悖论的产生  “有序”和“自由”  我的世界观

气功引出的的一点看法  再捡唯心主义? 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不知和无神的不同 关于宇宙的终极理论  决定论问题的再描述 有理数

非决定论的两个证明  热---引力的挑战者
 
人性大讨论(欢迎你也加入,内有:人之初性本恶;人的三大原恶—任性、懒惰、
嫉妒;人的三大原精神——爱的精神、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基因——人性自私
之源;利他性情感;官场、市场与情场;博爱与完美;等等)
我思故我在                  返回页首

 
“我思故我在”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但同时也是一句被广为误解的
话。其实这句话探讨的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是指主体,“思”
不是别的,它正是指认识(认识、思考、观察、判断、测量、计算等
都是等价词汇)。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主体的存在条件,那就是“思
考”,而思考离不开主体和客体的分离。只有当“思考”时,也就是
只有主体和客体分离时,才有主体的存在。如果主体和客体混在一起,
一团乱麻,就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就象一只猴子眼中的世界一样。
 
和它孪生的一句话是“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句话倒很少有人误解,
但真正理解的也不多。这句话实际上探讨了客体的存在条件。“感知”
是什么?感知也是认识。而认识就要有主客体的分离,只有主客体的
分离,才有客体的存在。是啊,只有主客体的分离,才有主体和客体
的同时存在。
 
这两句本是孪生的话,却经过了长达一百多年才被人们说出。十七世
纪初的笛卡尔说的一句话,和十八世纪末巴克莱主教说的另一句话,
两句话加在一起,认识论就全面了。
 

 

我的哲学观                         返回页首
 
    西方哲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理论的,逻辑的和学术的,
而是信仰的,立场的和目的的.这一部分内容按照马克思主义
的划分即实在论.不同的立场,信仰和目的,则哲学观不同,这
是最自然不过的,而且无法调合.真理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也难
免有站队之嫌,从而从属于不同的立场.失去了逻辑上的真假
意义. 实在论被马派划分为两大系,即唯物论和唯心论,实证
主义被划在唯心论中. 以我的观点,尽管这些论点差别极大,
但共通的一点是它们都是先验的, 通常论述这些理论的方式
是归纳性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一种理论都能找到大量的
事实加以佐证,而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信徒,  更经常的是这些
理论被用作其它的命题的推理依据或基石, 使用这种论证方
式的人毫不怀疑"基石"的正确性.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研究科
学学的方法未为不可, 而上升为一种哲学则跳不出自设的怪
圈, 很简单, 实证主义认为没有什么理论可被证实, 那么将
此理论作用于自身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除却先验的内容,西方哲学的另一部分则是辩证法,以我
的观点,这是西方哲学唯一有价值的思想,辩证法于西方哲学,
似乎未能满足人对哲学的基本要求,例如人从哪来,人生意义
等,但作为一种思辩的方法,辩证法不仅是一种诡辩术, 它反
应了人的思维状态,语言状态,进而是世界的状态, 这一状态
就是:对世界的任何全称描述必然存在例外, 世界的非逻辑,
非语言,非统一性正是世界状态的最好描述.辩证不仅存在于
语言,而是世界的通性.哲学对世界的把握, 本不应是一种自
恰的理论,而是人对世界的一种领悟,一种思想境界. 例如有
唯心,就有唯物,有逻辑,就有悖论.相对于先验的实在论, 辩
证思想无疑具有提纲携领的意义. 把辩证思想作用于哲学研
究上,一个显见的结论是辩证法否认任何理论的绝对性,因而
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什么都没说,而另一方面,一种西方哲学
体系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先验假说之上,正所谓有所为,必有所
持,有所坚持,才能有所建树. 这中间的逻辑不是二值逻辑所
能含概的.
 
    辩证法相对比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只一"道"字足矣 .<
老子>开篇即点题"道可道,非恒道",在中国,有关实在论的争
论似乎远不及西方,从另一方面----以我的观点---- 中国对
辩证法作为哲学基本思想的领悟远远强于西方,正因为如此,
在中国选择一种实在论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由
当权者根据需要从诸子百家中确立, 这种务实的选择在中国
古代哲学的教科书中被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 真正是毁溢参
半. 从"道",看"中庸",不难看出中国人对辩证思想的充分运
用,它超越了百家之争,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在这种
思想下, 神学和科学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各自对立面的辩证关
系中,而从未取得如其在西方所取得的崇高地位,也正是这种
处处维持平衡的出世之道,阻碍了科学的进步,造成了所谓中
国二千年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而当其遭到外强的入侵
时,以夷治夷,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方法正是辩证法的
最佳注脚, 中国由此选择西方的马克思实在是彼时彼地无以
付加之选.当代中国处于新的全球意识之中,其哲学思想再次
体现了辩证为体,实在为用的革新精神,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
也无疑是辩证的唯一的选择.以这样的哲学处世,正如中国没
有产生最先进的科技一样, 中国也极难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
中心,这又是"中庸"之道罢.
 悖论的产生                          返回页首

悖论的产生,我想了一下,有一个简单的解释,不特别有说服力。也许最好
的解释要通过辩论得到:
 
原理:认识要有主客体的分离。(认识,计算,判断,测量,都是等价词汇)
推论: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判断自身将导致悖论。
例一:“我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主体直接将自身纳入判断的对象(客体)中去。它将导致说它对或错都不行。
例二:“我说的这句话是真话”。
    难道这句话就不是悖论吗?我通过坚定地运用原理进行分析,发现它也是
悖论。它同样将主体自身直接纳入到判断的对象中去。它将导致说它对或错都可以。
 
悖论在表达形式上是一个合法的命题,然而不能被证明或证伪。一个不能被证明或
证伪的命题,与其说是一个合法的命题,不如将它从合法命题集合中刨去。
 

“有序”和“自由”                 返回页首

 
    当造访朋友,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接待方式?
    一种是朋友说:“我只有白开水,你喝不喝?”
    另一种是说:“我有nothing、白开水、茶、咖啡、 可
可、橙汁...,你要哪一种?”
    当然我会选择后一种,因为后者为我提供了“更多的选
择”(老牛语)。
 
    我也愿意去后一位朋友那里作客,但我继续思考这个问
题,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代价的,自由也不例外。我虽然
倾向于去富有的朋友家作客,但我对朋友富有的经济条件没
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力。当种种原因导致朋友并没有为我提
供多种选择时,我不能挑剔。这说明我某些情况下我虽然渴
望选择(自由)但不能自主。
 
    这与我们对社会的挑剔非常不同,当我们挑剔社会说我
们缺少某种选择时,我们本身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从长远
的观点看是公平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权
力和义务的平衡。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就获得的多少
选择。对社会不公的挑剔,如果是一种普遍现象,则一定是
我们自己没有付出相等的努力。
 
    选择还意味着认知不足。各种不同的选择代表不同的结
果,只有在我们无法区分这些选择的前提下,我们才拥有随
“意”选择的“自由”,而一旦我们认知越多,我们就更加
确定,更加“缺少”选择,还用上面的例子,你的朋友如果
知道你有牙病,就不会提出橙汁这种选择,如果知道你还有
胃病,就不会提出刺激性饮料,最后,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他
知道你的特殊喜好或特征,直接拿“可乐”或白开水放在你
面前--你毫无选择。你不满意吗?
 
    自由在哪种意义上是值得我们追随的呢?
 

气功引出的的一点看法                 返回页首
 
                --------我关于人类思想的未来趋势的答案
 
闲来无事,也插几句。嘿嘿。。。。。。
 
我并不想单就气功来说我的看法,对我而言,我愿意承认其存在的可
能性,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感觉它,虽然可能大多数气功都是假的,虽
然真的气功也总是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证实。但我认为,如果所有气
功都是假的话,它不可能这样长久地存在;而且科学无法证明,可能
只是因为还没搞清楚气功产生的全部条件而已。现代的理性思维越来
越强烈排他和钻牛角尖,总是不肯正视,不肯好好去研究一些自然科
学所无法解释的事情 (包括气功和其他各种现象) ,理性思维的人也
常常以直觉排斥他无法想象,或无法解释的东西,他们已经太强大,
强大到自我膨胀,强大到不可一世,强大到不再愿意接受异端邪说了。
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有足够的条理,不需要再找什么新的东西了。
 
所以,还是让我先宣告一下理性思维的困境吧。
 
我这一两年来,时常想着人类的思想演化的趋势,在科学的理性思维
和逻辑解析之前,人类基本上是靠感性思维和形象直观来支持他们的
思想方式的。可以说,这种方式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已经成熟,而由于
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从秦以来,归结为儒释道三个不可分割,又各
有特色的思想原则,在循环而无发展的困境中,造出了汉唐的盛世,
宋明的妥协,以及清后的衰退。
 
其实,自汉以后,这种思想方式就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生命力,也早
没有了那种征服其他文化的力量,反而在佛家文化面前,显得很无奈,
虽然两者最终做了相当程度的成功的融合。而从宋明开始,由于欧洲
希腊及罗马文化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崛起,用人称之为“粗暴”
的方式逐渐占稳了脚跟,并把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相比之下,感性
思维方式就显得相当没落,自限于一个有人称之为“超稳定结构”的
固定模式里,毫无发展的孤独着。而到了清朝和民国,更是在快速发
展和扩张的理性思维方式面前一败涂地。使得无数有识之士都一步步
走向西化,甚至全盘西化的梦想里去。
 
而理性思维呢,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牛顿,到爱因斯坦,不断的成
功,把这种方式推展到几乎全世界,如同中国古代的法儒之争一样,
因为马克思的出现,发展出共资之争,包括理性思维具体方法的争论
 (象本站STEVENX和NEWSCAT等人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 。两者其实
都是理性思维方式的产物,也都几乎完全否认感性思维方式的优点,
和她对科学发展的可能影响。而具体的科学,则以爱因斯坦为一个里
程碑,统一了整个宇宙。在伟大的爱因斯坦之后,理性思维方式应该
向什么方向发展呢?我没有读过任何有关这方面的书。但我感觉到,
现代的科学越来越局限于技术的发达,空间越切越小,时间越数越短,
功能越来越强,看看这些年的诺贝尔奖就知道,象牛顿和爱因斯坦那
样的划时代巨人,可以领导几代人的思想和科学风潮的巨人,似乎已
经不可能再出现了。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侵犯越来
越严重,对自己的扩张越来越放肆,不是已经有人在计划着移民到火
星去了吗?我想,这样的人类社会是不是可以名之为“超膨胀结构”
呢?
 
理性思维方式的自大已经膨胀到了极点,好象有千百个秦始皇在说:
这个世界是我的。但在一旦有外敌功击的时候,又会如何呢?想想前
几年美国的一个火星人入侵的广播恶作剧,想想电影《天煞》中的那
些恐惧和暴力反抗的情节吧,如此用不了几百年,当全世界都变得象
美国那样富有的时候,人类将会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很容易就想
象的出的。
 
理性思维方式确实已将走入困境。
 
这个困境,我在那篇《科技进步加剧污染》和《谁需要科技进步》中
看到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困境也表现在新一代年轻人的享乐主义和
末世情怀之中,表现在知识分子对有理有序的社会的狂热追求之中。
而在这困境背后,隐藏着一个大悲剧的种子,如果我们无法从困境中
解脱,人类终将会自取灭亡,电影《魔鬼大帝》的情景完全可能成为
现实。
 
而解脱靠什么呢?人类的脑结构使人永远都会有理性和感性,为什么
就只有理性应该占上风,而感性就只徘徊在风花雪月呢?
 
我期望一个理性思维方式和感性思维方式融合的时代的到来。
 
很多人说,未来科学的发展在于生物学,在于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开发。
他们是对的,但他们大多数人还是在用理性思维方式看待这一切。而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喜欢研究整体和人心的方式,感性思维将会再一
次焕发出她的光芒。而新时代的感性思维,将以人的心灵为基础,对
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其他所有学科,发挥和她对人类道德的
影响同样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在与理性思维方式相互融合
的过程中,人类也才有可能摆脱污染,人口,民主,自由这些问题的
困扰,才能真正找到他们生存下去的方法和理由,也终将在“超稳定
结构”和“超膨胀结构”之外找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存在模式。
 
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情景,我有生之年也绝不可能看到那些情景。
但我以我对全人类的热爱,殷殷地期待着。
 
在感性思维方式的再发现这一点上,艺术中的音乐,绘画,文学已经
走到了前面,虽然在那些现代派艺术里也有很多牛鬼蛇神的东西,但
艺术家们已经在摸索一些方向。而我不免有些担心的是,有良好感性
思维基础的中国知识分子,依然沉缅于全盘西化的迷梦之中,看不到
自己辉煌的未来。
 
我希望我的叫声可以使他们有所警醒。
 
我从来不以为自己是个先知,我也知道我的声音还太小,我的想法太
超前。从原始感性思维到达顶峰到理性思维的崛起花了近千年,那么
我所期望的大融合会在多少年之后发生呢?何况现在的“超膨胀结构”
还远远没有发展到明确的顶峰,让人望而生畏,顶礼膜拜的顶峰,就
象儒学使得中国人“爱惜字纸”一样。
 
我深切地感到孤独。
 
Re: 气功引出的的一点看法

    瓜由气功导出的问题在《中国可以说不》以及何新的书
中也略有表达。他表达了中国人对世界未来和东方重新崛起
的莫大期许。如果说我在思考这些社会问题时抱有某种主观
愿望,那么毫无疑问同瓜一样。
 
    在东方社会中,有那些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是我们最
大的问题。她涉及的往往不是表层的功利性,而是我们用什
么价值取向来衡量我们的遗产。《易经》是毫无价值的古董,
还是埋藏多年的精华?中医学有多少生命力?这些都是极负
争议的论题。本文只想简单叙述我对气功的理解。
 
    首先,我一向将气功称为气功科学。不想纠缠于字眼,
仅表示我正视气功现象的客观存在,并试图以西方科学的立
场来理解它。
 
    气功在哲学上最有意义的内容是他的认知方法。目前国
内最大规模的气功团体智能气功的发明人庞(鹤)鸣曾将这
一问题表述为:西方科学用“外求法”研究客观世界,气功
则是用“内求法”研究客观世界(1988年,我曾给伊去
信,用“内观”一词表达了上述观点,1990年我在庞主
编的杂志上看到了他的表述:-( 现在只好借名人抬高自己)。
内求法,顾名思义,是通过目光回收,从自身的状态中寻找
答案。与此类似的概念有文学中的“内观”,或道教的“内
视”。
 
    外求法和内求法,成立的基础是一样的,即人是可以认
识世界的。在外求法中,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向外在的事物
寻求规律,甚至在对人自身的了解上也是通过解剖尸体收集
数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这种认识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其一是认识规律,其二是利用规律,并强调利用规律才是认
识的目的。
 
    内求法最有争议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是否能有相同(相
通)的主观世界,其次是我们的主观世界能否一致地反应客
观世界。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则内求法拥有与外
求法完全等效的功能。而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我们人的
物质结构是相同的,外在环境是相同的,没有什么不同是根
本性的。
 
    这样,内求法在一些与人有关的目标上,表现出特有的
魅力。例如,气功健身,气功提供一种具体的方法使不同的
练功者不需知道很多所谓规律而直接达至各自目的。它提供
了一种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二合一的捷径。这与西医非常不
同,西医通常需要客观地认知疾病的完整规律,然后才能对
症下药。并且对每个患者需要具体诊断其疾病的病理。
 
    当然最有特色的是特异功能,例如预言。从逻辑上说,
如果事物依照规律运行,我们不能预言的唯一理由是我们无
法收集足够的前兆信息。内求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
人的大脑的状态模拟真实世界的运行从而直接获得预言结果。
这表现为一些速算天才一口报出复杂计算结果等现象上。他
们的天才是不需数学理论支持的。而对普通人而言,从脑中
直接“读出”结果或“看到”未来就需要通过气功等方法加
以训练。气功锻炼常说的“开智”,并不仅仅指增强记忆力
或理性分析能力,而更重要的是指通过这种训练保持或增强
人体对外界的敏感性,从而能更准确地模拟外在世界的运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方社会在走入他最强盛的
时代后,同样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当今世界,非洲和美洲都
是西方的天下,东方的中国堪称唯一没有被西方同化的独特
社会,他有哪些传统、特点是他立命安身之所在呢?他又将
如何面对未来世界的召唤,愿与网友们共同探讨。

 

 
再捡唯心主义?                      返回页首
 
首先声明,此处唯心主义绝非帽子,只是随意拣了一个
概括性的近义词而已。
 
再捡唯心主义有何不对?
我认为,这是一种思维“偷懒”的表现,遇到一时想不明白
的,造出一个万能上帝,于是把一切都推给他老人家,
的确省心!难怪古人说“画鬼最易”。
就象:至今进化论仍有一些问题不能完全解释,但不能因此
就转而相信上帝创造了一切--的确,利用万能的上帝,什么
都可以解释了,就是今天讲这番话的我,也可以说是上帝故意
产生了有这样思维方式的我--但是它(“上帝创造了一切”
的理论)有何用?能促进人类认识的进步吗?
虽然几位网友的文章的意思仅是希望利用感性认识来促进人类
认识的进步。
 
至于何麻XX与司马XX,有人批评他(或他们)对不了解的事物便
加以反对。我很奇怪,“有人”为什么不批评那些被司、何所
反对的人:对不了解的事物(气功)便加以夸张、造谣。
(实际上,那些被司、何所反对的人的气功行为已被明确认定是
一种误导或欺诈行为。因此,可以说,司、何所反对的是:被明
确认定是一种误导或欺诈行为的气功,而不是包含所有尚未被鉴
定的气功。所以,司、何至少是没错的。
至于世上是否有其他人真的〖而不是假的〗有这样的气功能力暂
且不论--很多简单的魔术能“骗”过所有现场观众,在这方面,
即使一个导弹专家也不一定比一般人更眼尖。所幸的是,这些魔
术师并不因为已“骗”过了观众而就对观众们说,这就是特异功
能。否则...)
 
在唯物主义一统中国乃至世界上(近)百年后的今天,受
唯物主义教育的这代人中竟又有人...这若不是简单的逆反
心理,会是什么原因呢?(非反问句)
会不会是如同眼下的一些“小女人”文学的抬头同出一撤(车
字旁)?
 
说句....的话,我认为是目前的变革状态,社会认识论的主强音
不够强,百花齐放的时候,百草也生,使得一些独立思考者偶然
出现认识困惑时,容易被耳边最近的“声音”所感染而产生共鸣。
(当然,百花齐放很好〖有利于少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创一片
天地〗,主强音〖不是压制性的〗也不可少〖多数人要经常靠它校
正随时偏移的方向〗)
 
 

RE:再捡唯心主义?
 
在国内的哲学书中,西方除了马恩列斯以及他们不得不师从
的两位哲人外,其余都是唯心主义一派的,“真理只在少数
人手中”,敢问difu3,您不觉得太可悲了吗?
 
> 首先声明,此处唯心主义绝非帽子,只是随意拣了一个
> 概括性的近义词而已。
> 再捡唯心主义有何不对?
> 我认为,这是一种思维“偷懒”的表现,遇到一时想不明白
> 的,造出一个万能上帝,于是把一切都推给他老人家,
> 的确省心!难怪古人说“画鬼最易”。
 
   看您的文字,至少还把唯心主义视为“偷懒”,换个
角度说,我相信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足以造就最赋进取精神
的哲学思想,我愿意称之为人文主义精神,当然就是您笔下
的唯心主义。她值得任何不抱偏见的人花点时间了解,即使
您了解后不同意,也不会再认为是懒人的哲学。
 
> 就象:至今进化论仍有一些问题不能完全解释,但不能因此
> 就转而相信上帝创造了一切--的确,利用万能的上帝,什么
> 都可以解释了,就是今天讲这番话的我,也可以说是上帝故意
> 产生了有这样思维方式的我--但是它(“上帝创造了一切”
> 的理论)有何用?能促进人类认识的进步吗?
 
    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西方科学家都习惯用“上帝”一词
代表我们目前的未知领域,这仅仅是个话语习惯,并不代表“偷
懒”,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由的象征,上帝虽然令人敬畏,
但从未给科学家们定下任何禁区。
 
> 虽然几位网友的文章的意思仅是希望利用感性认识来促进人类
> 认识的进步。
 
    理性与感性的高低,仅仅在马中是直接划分的。相反或不同的
表达并非几位网友就能说完的,至少尼采就称“理性”是“小智慧”,
“感性”是“大智慧”。在人类的各种知识中,科学只是一部分,
社会,历史,人文,宗教都是知识的一部分。这些知识仅仅用正确
或错误来挑选是不正常的。强调感性认识,正在于强调科学知识不能
提供我们为什么使用科学知识的原由,而人类认识的进步正在于
我们对上帝的意图有几分领悟?
 
> 至于何麻XX与司马XX,有人批评他(或他们)对不了解的事物便
> 加以反对。我很奇怪,“有人”为什么不批评那些被司、何所
> 反对的人:对不了解的事物(气功)便加以夸张、造谣。
> (实际上,那些被司、何所反对的人的气功行为已被明确认定是
> 一种误导或欺诈行为。因此,可以说,司、何所反对的是:被明
> 确认定是一种误导或欺诈行为的气功,而不是包含所有尚未被鉴
> 定的气功。所以,司、何至少是没错的。
> 至于世上是否有其他人真的〖而不是假的〗有这样的气功能力暂
> 且不论--很多简单的魔术能“骗”过所有现场观众,在这方面,
> 即使一个导弹专家也不一定比一般人更眼尖。所幸的是,这些魔
> 术师并不因为已“骗”过了观众而就对观众们说,这就是特异功
> 能。否则...)
 
    假作真来真亦假,假冒见得多了,正宗也难相信。我读过何麻
柞(?)的几篇文章,说得并不错。但我更倾向于把特异功能当做
一种运动技能,而不是一种百试不爽的物理实验,试问刘易斯创造
了最新的百米世界记录是否意味他以后在任何场合都能跑出相同的
成绩?
 
> 在唯物主义一统中国乃至世界上(近)百年后的今天,受
> 唯物主义教育的这代人中竟又有人...这若不是简单的逆反
> 心理,会是什么原因呢?(非反问句)
> 会不会是如同眼下的一些“小女人”文学的抬头同出一撤(车
> 字旁)?
 
    科学战胜宗教,但宗教仍然是芸芸众生的精神寄托。“唯物主义
一统中国”不知是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新儒学”,
亦或干脆是指“正确主义”,窃以为无论中国是否统一,某个主义想
称霸世界都是痴人梦语,当然认识这一点对“受唯物主义教育的这代
人”并不容易。
 
> 说句....的话,我认为是目前的变革状态,社会认识论的主强音
> 不够强,百花齐放的时候,百草也生,使得一些独立思考者偶然
> 出现认识困惑时,容易被耳边最近的“声音”所感染而产生共鸣。
> (当然,百花齐放很好〖有利于少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创一片
> 天地〗,主强音〖不是压制性的〗也不可少〖多数人要经常靠它校
> 正随时偏移的方向〗)
 
    记得量子力学创生前,有流行的观点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
建成,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上仅仅漂着两小块乌云,今后的物理学家只
能做些修修补补的小女人事情”。后面发生的事就不用说了。
    我不想说上面这段话的调子在新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用得最多,
但我想隐瞒也隐瞒不了我的疏离感。对这个话题,我不想再多说。
 
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返回页首

提纲:
0. 前言
1.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辩证唯物论?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2. 如何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哲学和部门科学的关系?
3. 后记
 
 
0. 前言
 
哲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 几乎在任何问题和领域中都需要用它来作为指导去分析
问题和指导行动. 尽管在中国每一个中学生以上的学生都受过唯物主义的教育, 但
能掌握它的人是微乎其微的少, 能自如地运用更是难得一见.
 
掌握和运用的重点是能从哲学的观点出发, 结合具体部门科学, 如经济学, 管理学,
物理学等各种自然和社会科学, 去对具体问题做分析和解决. 一句话, 如果你不懂
一些科学的话, 是不能掌握和运用哲学的; 同样, 掌握了哲学并不等于有了 "芝麻
开门",可以对一切问题指手划脚. 如我是软件出身, 对宏观经济学就一窍不通, 我
是不敢到经济领域乱发言的.(实际上, 本人正在拜STEVENX为师,入宏观经济学之门)
 
所以, 我在这里摆出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招牌, 希望各路英雄来提出一些问
题(如STEVENX的二元论), 让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看看唯物主义是如何作为最根本的
指导思想来运用的(我自己也很想知道). 当然, 超出我的知识之外的问题我是无能
为力的, 希望本阵营中有相应领域的行家出手相助.
 
 
1.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辩证唯物论?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哲学是什么? 哲学就是一种看法, 你认为世界是什么的看法.
那这里的世界是指什么呢? 在空间上, 它包括大到整个宇宙, 地球只是小小的一部
分, 小到微观结构, 如原子, 夸克等; 在地球上, 包含所有事物, 不论是生物, 植
物, 或是山水泥土; 在社会上, 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以及其大脑产生的意识.
 
一句话, 哲学就是认识世界的科学.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即客观存在的, 在其后和在其内产生了意识,
意识是受物质决定的. 这表现在(1) 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2) 意识内容反应的是物
质世界, 即使意识中的感性思维也是受物质制约的; (3) 意识最终要对物质有能动
作用, 只在人脑中永不出来的意识是毫无意义的. 这样, 我们可以看到意识的一生
都脱离不开物质的, 还不能说物质决定意识吗?
唯物辩证法在唯物论的基础上, 再对世界的存在形式做了探讨, 首先世界是永恒发
展的. 在发展的运动中它遵循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
联系和运动中把握规律等等.
 
哲学中还有许多流派是我未曾接触过的, 很想知道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虽然我信奉
辩证唯物主义, 但它本身就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要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 如何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哲学和部门科学的关系?
 
很多人有哲学没有用的感慨, 说它太抽象, 只是书斋里的游戏. 甚至从一些现实生
活或科学试验中的现象出发, 轻易否定某些哲学理论, 如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等; 或得出错误的结论, 如唯心主义等.
 
我敢说这是没有掌握哲学及其运用方法的缘故.
 
在前言中, 我已提到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结合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不严格的说明:
 
(1) 当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的最新的科学知识, 也就是说他对世界没有什么认识, 那
怎么可能指望他能有正确的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呢? 就好象秦始皇如果看见天上有一
架飞机飞过, 那他一定会以为是上天的神的杰作, 由此你别指望他会有唯物的观点.
其实, 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 这样的例子仍然随处可见. 如气功问题, 气功已经被
证明是存在的了(本人就来过气,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缺乏对它的研究, 或说
研究没有进展, 那只是部门科学的落后而已, 却有人得出唯心的观点, 或不可知论.
这是导致各种伪科学产生的根源, 解决的方法就是科学进步. 如果人人具有本科水
平, 水能变油吗?
    可见, 掌握科学知识是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和观点的前提.
 
(2) 那么当有了一些哲学知识, 又如何运用呢? 其关键还是和具体科学相结合. 其
中哲学起对发展方向, 研究手段的根本指导作用, 然后才是用部门科学方法在选定
的方向上研究. 在具体科学的研究中, 用哲学指导一切, 那是外行领导内行, 在我
国的发展史上就犯过巨大的错误. 而没有哲学做指导的研究, 恐怕会迷失方向, 如
对气功的研究, 很可能会得出世上有神的结论(不可能真有,其他的学科都已证明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形式的神).  又如目前医学上对濒死的研究, 居然有苗头说可能有
另外一个精神世界. 从唯物论出发, 我觉得那些人在濒死的感觉 (如雪白, 粉红的
光,有呼唤声等) 就好象电脑关机一样, 当思维的载体大脑开始死亡的时候, 意识有
可能被扭曲, 做最后的闪烁. (我缺乏对医学的知识, 不敢下结论, 推测而已.)
 
 
(3) 哲学和具体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哲学是对世界总的观点, 这个观点不是天
上掉下来的, 而是建立在所有具体科学成果之上的. 由于抽象的程度高, 以致哲学
不带人间烟火. 哲学在和具体科学结合时是生硬的还是有机的呢? 显然是有机的,
具体科学本来就为哲学的总结出过力, 可以说哲学原本就是它的一部分, 由于具体
科学总是研究世界的某一方面, 不可避免地带有偏见和不足, 在哲学吸收了其他的
科学的精华后, 形成了对世界完整的观点, 再回来和具体科学结合, 将对具体科学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使具体科学不至于走上和整个世界背道而驰的方向.
 
 
(4) 如何在哲学的指导下看待各个具体科学间的联系呢? 我认为各个具体科学都在
研究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方面, 根据唯物主义, 世界是发展和联系的, 可以说任两个
学科之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这在现代科学史上已是屡见不鲜的了. 这时, 认
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很重要了. 比如力学和医学, 它们研究的是两个领域的规律,
我想会有可能力学的某些原理可以解释医学上的现象, 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有几种情况, 一是偶然的联系; 二是在小范围内的相同, 即两个领域确实在
这里是共通的, 如流体力学和血液循环的结合已形成一个交叉科学. 这说明学科间
是有共通处的, 到底如何共通要通过更深入的, 在双方同时进行的研究去揭示, 而
不应该在发现有肤浅的表面的联系后, 就简单的用一个领域的理论去解释另一个学
科的问题.
 
 
 
3. 后记
 
在本文中, 有一点看头的也就是第3点, 可惜受我的理论水平的限制, 还很幼稚.
 
我从高中到25岁以前, 一直是发疯地学习软件, 从开始的软件应用到前段时期的软
件技术, 到目前的软件基础理论, 可以说软件就是我的全部, 我视为生命的意义.
 
可能是我在软件理论领域的研究已经涉及世界本原的问题了吧 (所有学科都有这个
问题),  我遇到了空前的障碍. 在迷惘中, 可能是我长期求知的学习态度在潜意识
中为我激发了从高中开始就被灌输的哲学知识 (天知道,我在大学政治老补考), 在
某一天, 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呈现出整个世界, 远远超越了软件这样的具体科学.
那种感觉就好象长期劳碌在楼房中的人, 从飞机上俯览大地的感觉, 原来世界有山,
有水, 有田野, 有城市(这么多楼房啊). 突然之间我对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基本看法
了, 我暴富了.
 
 
很遗憾, 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无知. 这种感觉时刻咬噬着我的心灵.
 
有时真希望遇上车祸, 从此失忆, 再重新生活. 娶个老婆, 生个孩子, 挣点票子,
买个房子. 这种生活多吸引人啊!
 
哲学家自杀的比率一定比其他领域的要高, 可能就是搞失忆时, 操作不慎. 哈哈哈哈.
 
 
(本文有些地方的"哲学", 其实是特指了辩证唯物主义, 这是本人水平有限的缘故.
也不想改了, 大家注意就是了. 还有具体科学和具体学科是一样的意思)
Re: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 RexYeung说道:
 
> 题目: 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您的全文完全是我当年中学课本的袖珍版,但我技痒
难当,驳了再说,顾不得许多了。
 
> 0. 前言
 
> 哲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 几乎在任何问题和领域中都需
> 是不敢到经济领域乱发言的.(实际上, 本人正
> 在拜STEVENX为师,入宏观经济学之门)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所谓辨证关系,您虽然讲得
丝毫不错,但这正是STEVENX鄙视得无以复加的东西。
我虽然崇尚辨证法,但也不喜欢这种“无用”的结论。
哲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是平头百姓的世界观,是非常
不同的,作为前者,我认为是对历史的总结多于指导未
来;作为后者,则是平民对自身经历的总结。哲学对具
体科学的指导意义是很牵强的,在科学史上,持唯心论
的科学家多不胜数,没有多少例子支持“指导说”。
 
 
> 所以, 我在这里摆出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招牌,
> 希望各路英雄来提出一些问题(如STEVENX的二元
> 论), 让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看看唯物主义是如何作
> 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来运用的(我自己也很想知
(1) 我知道stevenx倾向于实证主义,这是多数近代
      物理学家信奉的唯心论哲学,我毫不留
      情地反驳过几回,但知道没用,您就来批一
      批实证主义吧?
(2) 近代物理中许多基本物理量的定义与经典物理
 不一样,特别是测不准原理,宇宙有限无界等新观念,
 据说当年方沥之正是因为研究宇宙论导致政治哲学
 思想的全盘西化,与正统观念背道而驰,
 本组读者对此有兴趣的大有人在,只是学识所限
 难以深入,您不妨试试。
(3) 中国的哲学如此发达,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数
 据说居世界之冠,但经济上不去,民主上不去,
 为什么?这个课题大不大?stevenx见了又会请
 您到经济板坐坐了 :-)
 
> 1.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辩证唯物论?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 一句话, 哲学就是认识世界的科学.
   哲学是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是科学,科学通常都是
单一逻辑的体系,哲学则应包括文学,艺术,以及所有
主观世界的一切,哲学所以不能是科学,更不能是有对错
之分的逻辑体系。
 
>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即客观存在的, 在其
> 后和在其内产生了意识,
> 意识是受物质决定的. 这表现在
> (1) 意识是物质派生的;
> (2) 意识内容反应的是物质世界, 即使意识中的感性思
>      维也是受物质制约的;
> (3) 意识最终要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只在人脑中永不
>   出来的意识是毫无意义的. 这样, 我们可以看到意
>   识的一生都脱离不开物质的, 还不能说物质决定意
> 识吗?
 
在我不满足于上述结论之后,我向自己提了这样
的问题:
(1) 什么是物质?
 答案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存在,翻翻
 课本吧,定义是多么荒谬!矛盾!
(2) 意识的能动性与其他物理过程有何不同?
 这是一个悖论,如果说是,那么意识与
 物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就不应存在,如
 果否,意识就是有别于其他物质的东西。
 说到底,意识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础,他
 的特殊性在于人的认识过程以意识为前提。
 
> 哲学中还有许多流派是我未曾接触过的, 很想知道
> 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虽然我信奉
> 辩证唯物主义, 但它本身就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
> 绝对的真理,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要随着科学和社会
> 的发展而发展.
   我喜欢唯物论,是因为在我技术工作中客观的东西
用起来顺手;但我并不信奉他,因为他并不能帮我
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如何以微小的礼物送给关键人物
从而避免我上万元的“制度损失” :-)  我更知道,社会
上有许多人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的层面上,诗人,文人
他们也喜欢唯物论的话,就只能写《白杨礼赞》这种
八股文了;政治家只懂唯物论,就玩不了关系学。
 
> 2. 如何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
> 哲学和部门科学的关系?
 
> 很多人有哲学没有用的感慨, 说它太抽象, 只是
> 书斋里的游戏. 甚至从一些现实生活或科学试
> 验中的现象出发, 轻易否定某些哲学理论,
> 如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等; 或得出错误的
> 结论, 如唯心主义等.
> 我敢说这是没有掌握哲学及其运用方法的缘故.
 
    哲学抽象,是因为理论的需要,生活中的哲理
并不难懂,只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即可。每个人
对世界的总结应该以什么标准衡量对错,这是
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相信教皇向别人灌输
上帝的行为是对他自己有利的,那么他有什么错?
 
> 在前言中, 我已提到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结合的重要性. 以下
> 是一些不严格的说明:
> (1) 当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的最新的科学知识, 也就是说他对
> 世界没有什么认识, 那
> 这是导致各种伪科学产生的根源, 解决的方法就是
> 科学进步. 如果人人具有本科水平, 水能变油吗?
> 可见, 掌握科学知识是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和观点的前提.
   哲学中实在论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并不存在先后的问题。换句话说,掌握了最新的科技
可能正是导致唯心论的原因。历史上,牛顿曾是物理学
的第一人,可他认定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玻尔是与爱因斯坦
齐名的近代物理学家,他的互补原理不是唯物论。气功
是人体科学的前沿,惟其如此,才会有大量的新思想诞生。
    再次重复我的问题,什么是正确的哲学?请勿想当然。
 
   您对哲学的感悟我颇有同感,但我是在读《道德经》时
领悟的。(我得道了 :-))  )之后我觉得我的思维失去了
逻辑起点,常常为论证一个简单的论点倒推十万八千里,越证
越不知在证什么。所以我只愿意以别人的文章为起点,哈
哈,顺杆爬,这样就不会跑得太远了。。。
不知和无神的不同                    返回页首

这是回应 RexYeung 对我"找外星人"的想法.
本来他不再活跃, 我也不应打扰他, 但是我仍是要划清界线, 免生误会.
 
如果我们肯定在未来一定无 法找到外星人, 我一定会说, 根本没有外星人.
不少文章指出, 我不能命令他出现, 根本是无法设下陷阱吧,
但是这不等於没有神.
 
问题是, 他要找我们是绝对容易的. 他可以堑未来才见每个人,
而不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见到他. 而且, 他可能己经在宇宙内留下了线索,
我们不可说我们现在找不到他, 便说神不存生, 我想至今也无人敢说,
我们应相信没有外星人.
 
"找外星人"是困难的, 但不可因困难而说没有.
 
我的世界观                         返回页首

    各位:在bbs上发现朋友实在是一大幸事。看到各位的高论,
心痒难忍,不禁要把我将写的一篇小册子的“序”先放到这里,在经受
鼓励与批评的情况下,我这个刚刚从“哲学家”进化到“人”的怪物
或许能快一点生出来一个小娃娃。大纲已经有了,书名还没有定,
或许就是“人类的知识与情感”
 
       序
                   对我儿子的爱,对我年迈的父亲的尊重
                        那该使彼尼罗彼高兴的应有的爱
                              都征服不了我心中所怀的
                         要去获得关于世界,关于人类的
                          罪恶和美德的经验的那种热忱
                                   ......  但丁.神曲
 
    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刻,那时,我们感到有问题,可是即说不清有
什么问题,也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到处雷鸣电闪,世界变成原始汤,
那是一个美丽的混沌。问题还是要回到七、八十年代之交,当时的
思想解放运动带来的震动对我们来说,不亚于西方社会发现上帝死
亡带来的影响。如果说上帝是别人的父亲的话,那么毛泽东则是我
们这一代人的精神教父,他竟然......死了!哭完了自己的教父毛
泽东,我们引进了西方文化,却又发现上帝也死了,跟着就哭起了
别人的父亲。那时虽然没有人拖着个巨大的吸铁石从我门前走过,
上帝的送葬队伍也把我心里的钉子连同眼镜框和眼镜片吸了过去。
我们感觉得到,天虽然没有塌下来,也不需要高个来顶着,可是脚下
的土地却有一点不稳,眼前的景物也有一点不清。我们不停地问,
不停地想!可是,脚下还是有点不稳,眼前还是有点不清。据人说这
就叫格式塔的破缺。我们天真地希望,热诚地企求,谁能给我们一个
客观又实在的立足点,没有人给,没有。每个人都在展示自己的*伤痕*,
并从中的到快乐。只好自己去进行*精神探险*,我们并不知道世界还
有精神上的密西西比河,我们在下水道旁边也会驻足,考察一番,经
历几次阴沟翻船的小乐趣。我们把感觉之树连根拔起,放在太阳底下,
拿着放大镜、显微镜,以十倍于浮士德的顽强劲儿仔细分析,搞得
“感觉”奄奄一息。甚至在我们不明所以时,又被丢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
(虽然带点自愿)。疲倦要求忘掉这一切痛苦与别扭,竭力把自己染成
和别人一样的颜色。可是*别人*实在太多,要染成什么样才算哪?!当
染缸开始旋转时,我们发现,我们染上的颜料并不牢靠,不但新染上的
颜料被甩掉了,老的东西也被甩掉了,包括血和泪。我们快被甩干了!!!
剩下一大堆支离破碎的......“感觉”!
    终于,人们在被琢磨真理,敲打真理,考验考验真理的游戏折腾得头
晕脑胀,不胜负担后,想要换换口味了,原来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现在变成了"口味面前人人平等"了,一口二氧化碳下肚,百事可乐了。
白猫黑猫绕着自己的尾巴转也成了可以要求自己平等权利的"口味"了。
这时,总是时世造英雄!一个天才药剂师诞生了,他发现,虽然不能让
所有的人幸福起来,但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幸福起来,如果不能让一部
分人幸福起来,最少可以让他们先产生幸福的“感觉”。他给我们开了
一个包治百病的单方“跟着感觉走” !可是我服了以后,产生了一点不
太对劲的“感觉”。而我的朋友带着朦胧的醉眼高唱着“我是流氓我怕谁”
被梦之手牵着走入夜幕之中了,一路上还窃窃私语,“不要怕,不要怕,
这里什么都没有”。我猜测他们那个药方的真名叫“安乐死气雾剂”,
我还年轻,不想死,即使是安乐死。
    我想寻找真正的药方,而药厂的大师们就象孙悟空一样,采了几百种
草药混在一起,没有比例,不许拍照,只能管窥。我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
的是什么药,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到底有没有药。他们互相赠送的是私制
的镇静剂么?
    有一个狂人说过“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的”,几十年过去了,还常
常有人瞪着眼问我“傻瓜!不吃人吃什么!况且,中国那么大,能商量得
好一起不吃吗!秋后饿饿你,就知道了。难道你就分不清一个指头和九个
指头,孰轻孰重?吃掉一个指头,养活九个指头,难道不对吗!”。
    不吃指头的法子,有么?
    是为序
 
----------------------------------------------------------------
    如果没有问题,我不会写这个小册子。因此,我要把这些问题摆出来。
当我研究不透自己时,我就先看看别人吧。
    鉴于孔孟之道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我要问:
    孔老二到底想干什么,为什么想得那么如醉如痴,为什么那么地确信不疑,
甚至三月不知肉味,他得逞了吗?是怎样得逞的?他知道他会得逞吗?
如果说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的话,孔老二到底看见了什么?两千多年来吠声不止?
据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孔孟之道这盘大菜代价是什么?难道“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不是让很大一部分人心安理得地愚弄百姓吗?两千年,的时间不短!
    西方科学实由苏格拉底开始,苏格拉底又想干什么,为什么,他看见了什么?
同样的问题可以问一问印度的释迦牟尼。
还有老子,六祖惠能,朱熹,曾国藩,孙中山,毛泽东。和基督,哥白尼,伏尔泰,
马克思,拿破仑,希特勒,列宁,尼克松等等、等等。
    那些大人物究竟想干什么?他们要把我们领到哪里去?
    为什么那些关心、疼爱小人物的大人物们商量不清楚该向哪里走的时候,
小人物就要被派上沙场,被他们的慈父、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马分尸?
大人物们在谈判的秘室里争吵什么呢?没有他们,世界会更好还是更糟?什么
是好呢?
    我难道不该有自己的结论吗?
    可是当我这样考察世界时,我既不知道世界是什么,也不知道我是什么。
我不得不回过头来问自己,我该对自己负责吗?我能对自己负责吗?当我曾经无比
虔诚地相信的那一切被无情地打翻时,我还能相信什么呢?“我的”思想究竟是我
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那过去的一切究竟是有意义的吗?我的爱与恨究竟有什么根据呢?
我真的只是一个动物吗?如果我过去的一切都是一种盲目的自信,都象庄子的蝴蝶
一样没有根据,我还可以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吗?思想的根基
真是那么脆弱吗?
    可是他们呢?那些振振有辞的人,那些坐在上帝身边吃糖果的人,那些听见口令
就向左跑的人,那些不知道到底该跑五十步还是该跑一百步的人,那些互相嘲笑、
互相吹捧的人,他们的心安理得是有根据的吗?
    当着这些狂风暴雨向我袭来的时候,我到底该驶向哪里?
    我难道要学习那些悲观主义者吗?可我怎能相信那欺世盗名的悲观主义,他们
真的悲观吗?他们不是一直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吗?我也坐在上帝身边吃糖果么?
可是我怎么愿意象一个白痴一样用傻笑换取糖果。我到底比白痴强到哪里,如果说
白痴因为太笨而吃不到精美的食物的话,难道我的才能、我内心深处的骄傲只是
让我把更精美一点的食物变成大粪吗?
    天啊!我到底是什么?!
关于宇宙的终极理论                 返回页首

看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忽然看到这样一个矛盾,很是令我目瞪口呆!
 
论点:宇宙的终极理论是不存在的或者人们永远找不到的。
证明:设该理论存在,并且人们找到了它,那么因为该理论包含了我们人类思维方式的理
      性方程,该理论也将决定我们的探索该理论的方法,结果!!!!
      一个理论决定或影响了我们寻找它的方法或结果,那么它为什么一定使人类从正确
      的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同样也可以得出错误的结论呀。
 
推论:科学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上帝给我们的范围内建立我们的部分理论,而非终极理论
 
      而且,就算我们的部分理论,我们也不能证明它是正确或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到
            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和该理论矛盾的情况出现,就象亚里士多德的地
            心说一样,该理论一直“正确了”两千多年!!!!!!!
 
虽然霍金对上述的证明方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给予了驳斥,但是,谁能说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原理是绝对正确的,要知道该理论是永远不可证明的,而只是我们的经验理论啊
。谁能保证下面一个小时里就会有事实出现可以证伪该理论呢?
 
    霍金一再声明,科学家已经接近掌握了关于宇宙终极理论的知识,甚而至于宣布
我们已经接近了宇宙终极构件的特征,但是都是毫无意义的猜测,或是自我安慰,一切
证据表明,我们将永远不可知道真理的面目!!!!!!!!!!!!

Re: 关于宇宙的终极理论

 
真理就象物理学中的绝对零度。大家知道,绝对零度是永远也
达不到的。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10E-6,10E-8度,我
们似乎越来越接近绝对零度了。但让我们换一种说法讨论这个
问题:
 
低温物理学家互相问候的时候总是说,“喂,你现在达到多少
度了?”,“负6”,“啊,那你落后了,我已经达到了负8”。
-8就很好了么?还有-10,-100,-1000呢。当我们用这种方式
考察绝对零度时,它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真理也是一样。
 
标度是主观的。“以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其所大
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这似乎越来越玄了。
 
决定论问题的再描述                    返回页首
 
    二十世纪初建立在牛顿绝对时空观基础上的宏观物理学对世界的描述达到
了一个辉煌的境界, 它指出只要知道物体在任意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根据物
理原理就可决定性地掌握它的历史和未来. 爱因斯坦相对论进一步指出各种不
同的参照系对物体的观测具有等效性, 于是物体的客观性概念被推向极至, 主
观概念完全被剔除在物理学之外. 决定论的世界观足以使人类自信心爆棚. 是
否是物极必反? 近代物理的发现却使问题走向"混乱".
 
波粒二象性
    我认为第一个扰乱视听的概念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粒子在不同的观
测条件下表现不同的性质,使对粒子的描述无法摆脱主观观测的事实条件,从而
发出第一个不和谐音. 但人们看到在相同条件下,粒子要么表现波动性,要么粒
子性,而不是无规则的,因而仍然是确定的.二象性的概念被接受下来.
 
量子概念
    普朗克在热辐射研究中发现了粒子只能据有一些分立的能量值, 从而引入
量子概念.量子在近代物理中的巨大成功已经使它成为一个基本的概念或规率,
反而很少见到对它的质疑, 量子难道只是一堆公式成立或有解的条件吗? 它对
确定性的影响仅仅是公式化的几率模型吗? 我不懂.
 
测不准原理
    第一个正视主观观测对客体行为影响的原理, 至今不知将它归类于客观公
式还是另当别论. 它推导出的结论是惊人的, 对粒子不同物理量的测量误差彼
此不相容,当一种物理量的误差趋于零时,另一种物理量的测量误差则趋于无穷
大.测不准原理堪称对决定论的致命打击,由此作起点,主客观,决定性, 等等物
理学的基本经典概念纷纷落马,并展开了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长期论战.
 
上帝不玩掷色子
    爱因斯坦以先验的斯宾诺沙自然观依如既往地相信粒子的"绝对"客观性,"
上帝不玩掷色子"是他的信念,他认为无论是测不准原理还是薛定鄂方程反映的
是人在一定认知条件下对绝对客体的认识,本身是不完备的,是可能通过进一步
的努力达到更完善的认识的. 这里粒子的客观性质, 诸如在某时刻的位置和动
量等,都是确定的,只是人尚未找到认识它的方法. 可惜爱因斯坦为此设计的多
个理想实验都被玻尔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方式化解,直至去世.
 
互补原理
    玻尔的观点应该比爱因斯坦更求实, 既然测不准原理从逻辑上否认了粒子
经典性质的可观测性, 再先验地相信粒子的确定性是无意义的,是上帝的认知
. 不可观测导致不可认知,导致微观客体的实在性不再那么有意义,实证论的观
点在此时此地是作为一种信仰得到多数科学家的认同.与此同时,由薛定谔方程
给出的几率解以概率的方式对粒子性质进行了描述, 人们可以确定地计算出粒
子某一物理量出现的几率.玻尔对此表示满意了,并发展出自己的互补原理, 互
补原理的特征我把它总结为三个超越, 超越逻辑,超越语言,超越理性. 单一逻
辑不能描述粒子的完整特征是比较有共识的, 传统语言对物理量的描述不再适
合粒子的性质也是薛定谔方程的自然理解, 有争议的是玻尔将他的原理推广到
社会生活中认为科学和艺术对人的知识而言也存在互补的统一. 反对的人称科
学与艺术的对立正是各自确立的标志, 玻尔将其混为一谈实不足为科学家所称
道,是不可取的,而我则非常欣赏科学家表达出的超越理性的观点. 主客体分离
确定,物理学研究纯客观问题是经典物理学的基本观点,互补原理则强调主体对
客体在不相融合的条件下的观测结果一起构成对物体(整体)的认知, 主体不再
是完全游离物外的确定物,而是认识的条件,并通过认识的过程确立, 成为认识
结果的不可分的一部分.(我因此认为这是暗合了古代东方哲学阴阳对立统一等
哲学理念)
我的结论
    决定论问题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洗礼, 传统的决定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话
说是扬弃了, 人们重新认识了主体,客体等经典物理学中不成其为问题的概念
, 认识到微观世界中确定性概念的局限,粒子不再具有可预测的确定未来,  但
却有确定的几率分布. 在这种意义上说, 决定论在"世界是可知的"和" 认识是
无限的"前提下永远正确,只是至少今天看来,认识不等于全知 ,更不等于决定,
决定论得到了发展和扩充, 反过来, 传统决定论的对立面是不可知论, 对于人
的认知渴求来说, 只有确定性的认知才是有意义的. 把几率解释为整体上的可
知性还是局部的不可知性,与其说是物理学问题,不如说是信仰问题. 近代物理
学对世界的描述一如过去任何学科一样,在上升为信仰时毫不犹豫地分为两派,
即使在物理学范围内的结论是那样确定.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涵被高估了.
    作为信仰,决定论的争论永无止境.  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性质尽可能单
一的刚体,原子开始转向复杂系统的统计特征时,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开启了新的
话题,"孤立系统内气体分子热运动将趋于熵最大."是它最原始的物理含义. 当
这一观点被看作物体运动的普遍自发倾向时,问题就扩大到世界观的范畴了.此
时我已回忆不起科学界对宇宙"热寂说"的普遍看法,但如果说它不合理,那么一
定是因为孤立系统的条件太强,不适合推广到开放系统中去.由它推论出任何系
统自发趋向熵增(令人怀疑其正确性),从而指出系统的未来被确定,  我觉得是
十分勉强的,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加深对系统的了解.
 
非线性问题
    作为当代科学最热的领域,我尚无力把握其轮廓,老三论,新三论,分形, 混
沌,等等都应属于这类学科.  研究非线性系统得出的最有特色的结论应是" 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以及生命系统起源于负反馈机制, 混沌态的发现.  其中混沌
似乎与决定论的关系最大,是否人对复杂系统的认知将再次面临不可知论,请网
友们发表心得.
非决定论的两个证明                返回页首

1.  非构造性证明:
 
这个证明基于以下本人认为是真理的命题:认识的必要条件是主体和客体的分离。
如果您不承认这个命题,那么以下的证明都是无意义的。
 
我们要研究宇宙的演化状态,就是要把宇宙纳入认识的对象也就是客体中去。既然
没有什么东西能逃出宇宙之外,那么认识的主体在哪里呢?没有认识的主体又怎么
可能有认识呢?计算也是一样,“认识”“计算”等许多词汇我都认为是等价的。
刨去这一点点的主体,我们就几乎认识了全部的宇宙。这一点点的影响有多大呢?
那我就不知道了。
 
2.  构造性的证明:
 
这个证明基于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解释本身又是没有定论的。
 
目前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最准确描述,要用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给出的是几率解。
既然是几率的,那就是不确定的。说到这儿,我认为已经证明完了。可有人说,
状态虽然不确定,但几率是确定的,而完整的非决定论,应该连几率都不确定。
如果几率都不确定,那么几率的几率......,这样的问题永远也问不完。让我们
仔细考察问题的原本,我们要回答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以上的证明是成立的。
 
--> 总结:
 
以上两种证明是等价的。量子力学就是研究客体在没有主体的观测干预下的行为。
那位说了,你刚说过没有主体就不存在认识。是的,这又是两种等价的说法。
没有主体就不存在认识,换句话说,没有主体的观测干预,客体的行为就是几率的。
 
                自然诗篇
 
               ......
               我们已接近真理。
               只要再走一步,
               就能站在学科之上,
               一览无余。
               然而,这是----
               艰难的一步

                                   返回页首

观看本版的许多同志对“熵”的概念都非常清楚,本文对于这些同志是
没有用的,我写本文是为了引出我对“有序”、“信息”以及主体对于
这些概念的影响的思考。(在我以后的文章中)
 
大家都在谈论“熵”。简单地说,“熵”是一个系统的“有序程度”的
度量。但这是一个含混的说法,因为它要求先定义“有序”。物理学中
“熵”的定义是这样的:在不改变温度压强的分布的情况下,一个系统
可取的状态数的对数叫做“熵”。温度压强的一种分布可以看成是系统
的一个标签,而系统分子的任意一种排列方式就是一个可取的状态。显
然,系统的标签有很多,然而系统可取的状态数比标签还要多得多。事
实上,在每一个标签下都几乎有无数个状态,这样才有了“熵”的概念,
“熵”是一个统计概念,我们能够使用“温度”“压强”这样的概也说
明了“熵”必须是一个统计概念。
 
所谓“有序”就是指在每一个标签下状态数的多少,状态数少的就更加
“有序”,状态数多的就更加“混乱”,这也是我们在自然语言中使用
“有序”和“混乱”的含义。统计物理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系统取每一
种状态的几率是相同的。这样系统落在“大”标签下的几率自然也要大
一些。事实上,从“非平衡态”到“近平衡态”到“平衡态”的过程中,
每一个标签都比前一个标签大到不可比拟的程度,因此系统也将“不可
逆地”从“非平衡态”变为“近平衡态”,最后达到最大的一个标签----
“平衡态”。这就是象钢铁一样坚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平衡态”的状态数为什么比“非平衡态”的状态数多?我们不必进行
复杂的计算,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就很清楚了。假设有100 个分子组成
的气体,考虑每个分子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速度,描述系统将用600
个独立变量。这太麻烦了,如果我要求你只用很少的几个变量来描述系
统,你将怎么办呢?你一定会选择“温度”“压强”“体积”等变量,
因为它们最能够整体地把握系统性质。然而这样做一定会损失大量信息,
因为原来用600个参数才能描述系统,而系统的信息不应减少,(这也
是一个基本假设)。信息减少意味着我们只关心到标签的程度,标签下
面的细节我们不再关心。信息减得越少,标签就变得越大,而信息最少
的就是“平衡态”,它的“温度”“压强”等参数都是常量。而越是远
离“平衡态”,信息就越多,标签就越细。
 
脱离自然语言,进入物理世界,“熵”的概念就变得简单清晰。要注意
的是,“熵”是一个统计概念,这样说有两层含义:第一,只有对大量
分子组成的系统才能应用“熵”的概念。第二,标签不能划分得过细,
要保持标签下面有大量的“不可分辨”的状态。这一点在多数情况下都
成立,但也有例外,比如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时候。
 
有理数                             返回页首

我先给老郭解释一下在“无穷”的情况下什么叫相等(多于)。在有限的情况下,两个
集合A和B的元素个数相等,是很清楚的,因为两者个数都为有限,可以比较。但它还有
另一种解释方法,那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就是说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可以
在集合B中找到唯一一个对应元素,反之亦然。在讨论有限的情况下,“相等”和“一
一映射”这两个概念是等价的。但在无限的情况下,“相等”的概念就不适用了,而
“一一对应”的概念仍然适用。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很简单的。在讨论无穷时,自然
语言所说的“相等”应该理解为数学语言中的“一一对应”。那么,我们就抛开
“相等”,坚定地用“一一对应”的概念来理解无穷吧。
 
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使整数集合与自然数集合一一对应。用稍微复杂一点的方法(也不
很复杂)可以使有理数集合与整数集合一一对应。实际上有理数不是别的,它仅仅是一
个整数对,如果把一个整数作为一个信息单元的话,那么一个有理数仅仅包含两个信息。
因此,自然数、整数、有理数三个集合可以互相一一对应,用自然语言说就是“个数相
等”。一个集合如果可以和自然数集合一一对应的话,它又叫“可数的”,想象一下,
这也是很简单的。
 
那么实数集合是不是“可数的”呢?集合论的创立者康托给了一个天才的证明,证明了实
数集合是“不可数的”,这就是著名的“对角线删除法”。之所以叫天才的证明,就是因
为它非常之简单,但写下来也挺长,我说个大概吧。我们只考察0到1之间的实数,用一一
对应的概念很容易理解,0到1之间的实数个数和全部实数集合的个数一样多。我们在试图
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总要写出两列数:
          自然数                       实数
             1                         0.192834927834...
             2                         0.139087790898...
             3                         0.845793498993...
             4                         0.994838238390...
           ....                        ....
下面我们要构造一个实数,它不在这个序列中。可以取第二列的对角线的元素:
0.1358....,把每一位加1,舍去进位:0.2469....。这个数将永远也不会出现在序列中。
(为什么?可以用反证法)。这就证明了实数集合不能和自然数集合一一对应,整数、有
理数也一样。详细一点的证明我推荐你看《第一推动丛书*皇帝新脑》,罗杰*彭罗斯著。
这本书是第一推动丛书中最好的一本,我认为它比霍金的《时间简史》更有价值。但这本
书比普通的科普读物难读得多。
 
TOMCAT所说的曲线个数的问题实际上也可以用“对角线删除法”解决。曲线是什么?曲线
实际上就是函数。它含有的信息量等于无穷多个实数所含有的信息量,因为要描述一条曲
线必须要用无穷多个实数,这些实数正是这条曲线作某种展开时的多项式的系数,(所谓
“正交完备”的展开,比如泰勒展开,当然这是不严密的)。那么在“对角线删除法”中
左边的一列用实数代替,右边的一列用“曲线”代替,就可以证明,曲线的个数,即使用
实数去数也“数不清”,也就是说,曲线的个数比实数多。这只是证明的思路,不是证明?

 
写到这已经很长了,并且很枯燥,但我最想说的话却是下面一段:
 
以上的问题被认为是数学中的高深问题,但只要把握住概念的准确定义,按照逻辑一步一
步推理,它们就一点也不难,它们绝对比IQ区曾经解决过的“十二个球”的问题简单。极
限与无穷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我认为它和量子力学、算法理论中的一些问题都有联系,它
们应该能被同一个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所解释,这一点我还不能很好地说明。进一步的讨论
绝对应该放到“思想之剑”版中去,但这又正中了金鼠老弟的预言,使有些我本来该说的
话,现在都不敢说了。
 
热 ---- 引力的挑战者                返回页首
        火改变着物质,火引来了一种新型的机器 -- 热机,工业社会就建立
在这个技术发明的基础上。
        当1811年傅里叶叙述出这样一个简单的定律:热流与温度的梯度成正比时,
拉普拉斯、拉格朗日的门生们徒劳地联合起来,竭力反对其理论,但他们不得
不败下阵来。拉普拉斯的完美境界在其荣耀的顶峰遇到第一次挫折。一种物理
理论已被创立出来,其每一个细节都象运动的力学定律一样具有数学的严谨性,
但这种理论和牛顿的世界完全不同。从这时起,数学、物理学与牛顿科学不再是
同义语。
        热力学第二定律更是一个十分具有革命性的定律,你说它的作用被高估
了,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热力学, 带来了“复杂性”的科学的开端。
它的意义,它对经典力学的挑战性的意义,直到本世纪70年代后才被广泛意识
到。由之而带来的对非线性问题的研究,是本世纪末期,物理学最杰出的、最
前沿的进步。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非线性问题上的突破,将重新解释决定论,
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新文章!
 
        其实这场关于决定论的讨论如果只有对于“物理现象”的讨论,本身
就容易流于机械论。如果,有一些,本身就是对“复杂性”科学更有研究的
同志参加进来,就更好。比方,学生物的。你看遗传和变异这个在生物学中广为
接受的概念,就比“测不准”更能否定决定论,它就是说,在人出生这个事件中,
有一些是决定的、有一些是随机的,其几率也是无法预见的,即所谓“几率的
几率 ... ”无法确定。还有,生物进化, 就是一个典型的负熵积累机制的过程....
 

 
        我们知道,压力、体积、温度、化学成分等都是经典的物理、化学参数,
用来确定宏观系统的性质。而热力学就是这些性质的变化之间的科学。因此,与
动力学对象相对,热力学的对象引出一种新的观点:该理论的目标不是借助粒子
间的相互作用来预言系统的变化,而是预言我们从外界对该系统施加一些改变时
该系统将怎样反应。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形式,用熵来表述则是:一个孤立系统总是
朝着熵增的方向演化。(有哪个系统比宇宙更孤立吗?)
 
        不断增加着的熵,已不仅是损耗(有用的能量的退降)的同义词,而是
指出了系统的演化方向,指出了(虽然能量守恒,但)所有能量的转化都是不可
逆的。 比方,热传递只能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到温度低的物体,决不会是自发地
从低到高......
 
        动力学和热力学是多么的不同! 在动力学(无论是经典的、量
子力学的、相对论的)系统中,系统都是按某一轨道变化,轨道一但给定,就永远
给定,轨道的起点永远不会被忘记(初始条件确定着任何以后时刻的轨道)。
相反,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所有的平衡态都产生于同一种“趋势”(dS>=0),
但是,在到达平衡态后,系统已经忘记了它的初始条件!!
        你看到俩个并排放置、温度相同的物体,你不可能知道它们5分钟前是否
也是如此温度相同的并置在一起,或者它们有某中温差,那又是多少?
        即能量守恒,但能量趋向于耗散。
 
        因此,我们看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第一个在时间上显出一种非
对称性的物理规律,它不再象动力学方程那样代表一种可逆的、决定论的转变,
它第一次确定无疑的为我们的时间加上了一个“箭头”。
 
        事实上, 平衡态热力学正是物理学对自然界的复杂性问题
作出的第一个响应。这个响应是用能量的耗散、初始条件的忘却、趋向无序的�
演化这样一些术语来表达的。它能够把它自己关于时间的观点(即认为时间
隐含着衰退和死亡的观点)与其他科学对立起来。
 
        但现在有加上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纠缠我们已经一个多世纪了,这就
是:生物的进化在热力学描述的世界中,即在一个不断增加无序性的世界里,究竟
有什么意义?在趋于平衡态的热力学时间与发生着趋向增加复杂性的进化的时间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Re: 热 ---- 引力的挑战者
 
我想再次阐述我的决定论观点,
 
决定论的一种观点是有一个不依赖于主观存在而存在的客
观世界,客体的运动是完全依照客观规率的,客观规率是可
以为主体"充分"认识的;
另一种观点是主体对客体的观测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测不
准原理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是不能被"充分"认识的,而无法
认识的客体存在与否是无意义的问题.
 
我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自然科学史角度的确是复杂性科学的开
端,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但如同物学并不建立在物理学之
后一样,复杂性问题的其它学科并不都来源于热力学的进
步,而是恢齐头并进,相互融合的局面.
 
我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含义被高估了,是指有观点认为不
仅孤立系统而是所有系统都有自发地熵增倾向.特别是生
物系统和社会系统,生物系统被认为有熵增倾向(自发地
趋向死亡),而只有通过摄食引入负熵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从而维持生命;社会系统的各种制度和结构是有序化的,
而社会自发地趋向于毁灭这种制度,若要维持现存制度,
则要从社会外的自然界中引入大量的负自然资源).我曾
经很欣赏这种类比,但后来发现它不能解释导致生物最
终死亡的内在动因,也演社会变迁的过程.这种类比十分
牵强.因此在系统论的发展中,它并不是一个带有普适性的
定律,不能推广到更高层次的系统中去.
 
最后,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没有象测不准原理或薛定谔方
程那样导致经典物理学所依托的机械唯物论的危机,如
果说非线性问题的研究将续写决定论的新篇章,这一定
律似乎也没有多少档大书特书的深刻含义.
 
除却物理学,决定论在新兴学科中争论的问题可能可以
这样表述,即NEWTON提到的一个包容一切信息的计算机
是否存在,对于复杂系统,收集所有决定论所必要的信息
是否可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决定论的争论似乎可以
告段落.当然信仰之争不必再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