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上卷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中卷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下卷 浅谈般若心经 戒荤 佛教各派的区别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上卷
返回页首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中卷
返回页首
尔时,如来在大雷音宫,遥闻菩萨演说上经,即舍涅磐相,腾身虚空,
来投菩萨所在,化一长老,杂大众中,手持优钵曲云,视花微笑。
长老于大众中起,合掌白言。菩萨,佛何以得空五蕴。
曰,以照故,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以行深观故,以自在观故,
故得涅磐,得开一切微妙门,一切救苦难,一切真实不虚。
法究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业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果如是如是,乃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乃真五蕴皆空时,不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名曰诸法空相。
如来能隐能现,无往无来,能以芥子包纳三千大千世界,能行止坐卧,无异常人。
隐则慧眼不能睹,现则肉眼不能[],无死无生,万劫圆明。
吾不得而名,强名之曰金刚,尊其号曰如来。
尔时,长老复白,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依阿舍慧达岸无讹。
菩萨曰,善哉善哉,是有发大信咒,发大慧咒,发大戒力咒,发无上定力咒,
一切邪魔脱离咒,一切吉神拥护灾难消亡福田利益咒,是乃如来口授功德不可思议。
舍利子,乐依般若波罗蜜多者,谦持此咒曰: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旦者他,安,加罗伐哆,罗加伐哆,罗加伐哆,梭呵。
(注意:[]:形似:医+羽,发声为“臆”)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下卷
返回页首
是时,菩萨在大罗刹国紫金殿内,演说多心经已,复告诸舍利曰,昔我作王子时,
即对佛发愿,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众生,不闻正道,不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誓不成佛。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可得道,其心即佛。
舍利子,汝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知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净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难,即非能除一切难,是亦能除一切难。何以故,
成法非法,法会于心,心融于法,法忘其法,法无其法,乃为大法,得渡众生。
舍利子,彼岸无岸,强名曰岸,岸无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来无定相,无往亦无来,
舍利子,汝知如来有慧剑否,无也,如来依般若波罗蜜多也。
菩萨曰,否,如来有慧剑,有戒刃也,如来无慧剑,无戒刃,不识般若。
何以故,般若即般若,卫之则存,瞩之则明,存而明之,道假以成。
于是乃说大圆满般若波罗蜜多心咒。咒曰:
安,佛罗阑牢连楼,萨哆蜜波耶,阑牢连楼,阑阑阑,哩尼耶,吻奈,
喝喇阑[],喝喇喝喇阑[],安,安,嘛尼叭弥哄,俞萨洼奇,哆答答,
怖叉萨波,安,委味尼夷,托波托波,悉律律,安,吐罗吐罗,安,安,安,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梭呵。
(注意:[]:形似:介+齐,发声不详)
浅谈般若心经
返回页首
该文为转发,转发地点不详!
原始佛教的代表是阿含(agama,小乘)与般若(prajna,大乘)
也即实有与空观。【般若心经】是大乘中观派般若系统实相论系的经典,它所揭示
的是色空不二的哲学思想。
【般若心经】是【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般若’是音译,孙
猴儿的师父都没折,您也就别指望其它人了。大意是真实的智慧。‘心经’的‘心’
您可别往有机体那想,核心的意思,也就是中心经典。‘摩呵’做巨大、卓越解。
‘波罗蜜多’是到达彼岸之意,从烦恼的此岸到达彻悟的彼岸。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色’与‘色情’的‘色’没关系。在这里是指一
切有形体的、物质性的东西。这是误解最多的一个字。
‘空’的概念则是大乘的中心,这里讲的是哲学意义上的‘空’。
其实,所有的哲学与宗教最后面对的问题都一样,就是世界或宇宙的终极是什
么。老子的‘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基督教的‘主’,佛教的‘空’,还
有其它一些类似的概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一问题,也可以说是在终极问题上
的归一化,或人类意识对终极问题思考时所泛出的苍白(看出哥们儿的深沉基本功
了吧)。还有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通俗地讲)。当然,咱这
里只是泛泛而谈。
回到【般若心经】,精髓就是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观世音菩萨在修习、实践博大
精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时,参出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本质为空,从而
超越一切苦厄。’中间部分是对这句话的发挥,最后一句是梵文音译,从方块儿字
儿里您找不出所以然来。这就是【般若心经】,一点儿不神秘。
佛学的道理很简单:世间的一切痛苦都是由欲望产生的,欲望的本质是空,克
服了欲望,就消除了苦难,也就达到了‘涅磐’(这里不做死解,而是彻底的悟),
或称极乐世界。
戒荤
返回页首
大乘修行者对‘小乘’和‘金刚乘’(即密教)佛徒吃荤(或说荤素不
分)尤其反感。那作为密教行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密宗行者同样不能犯杀戒!)
答案是‘超度’。正象您提到的‘喝水’的例子,如不做‘超度’,‘喝水亦等同杀生
’。真佛行者最常用的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海超度法’,超度被食用动物之灵。(
生道在六道轮回里属三恶道之一,由于有幸被超度,可缩短在 生道的时间,或转生为
人。)真佛行者必须格守‘不杀生、不见杀、不闻杀’的戒律,同样要守‘五戒’。对
于受过菩萨戒的行者,更不可忘记做超度而食肉,否则就是犯戒。轻者(如初犯)须修
‘惭诲法’若干坛惭诲赎罪,重者如何笔者不知。(但来世可能本身亦堕落搐生道。)
真佛行者还经常举办‘放生’或‘超度’法会,以慈悲度众生。
佛教各派的区别
返回页首
佛教各宗派,本无区别。都是为了度众生,了脱生死。但又有区别!何故?
盖因世人的根器(或说‘悟性’)不同,所以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度众生,各种教派
应运而生。以中国传统的大乘八宗为例,律宗以修研佛陀说法‘经、律、论’三藏中
的‘律藏’为主,故称律宗。净土宗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宗旨,故称净土宗。三论宗、
华严宗(贤首宗)、唯识宗则以佛陀的某部经论为主。天台宗以该宗的发祥地名为宗
名。禅宗因修行方法参禅,其外貌似禅定而得名。密宗(东密真言宗;藏密红、黄、
花、白四教)以其修行方法有手印(身密)、密咒或真言(口密)、观想(意密)而
有别于他宗。真佛宗是为适应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全新教派,融道、显、密于一体,拥
有独自的净土(真佛世界摩诃双莲池),以莲生活佛创立的『真佛密法』为主,以出
世法和各种方便法(入世法)引导众生逐步迈向成佛彼岸。密宗行者讲求‘即身成佛
’,讲求实修(修气、脉、点,不光是念经而矣),这是与一般显教派别不同之处。
佛的汉译意思是‘觉者、大觉’,‘活佛’的称号源于藏密,是对得证大成就的修行
人的尊称。如达赖喇嘛又称达赖活佛。活佛的等级有由皇帝册封的西藏‘达赖喇嘛’
、‘班禅喇嘛’,内蒙‘章嘉呼图克图’,外蒙‘哲布尊丹巴’;到用钱捐的九等‘
捐班活佛’。(参见『莲花池畔的信步』,莲生活佛著)
禅 的 意 境 ?
返回页首
1.不思过去,不想将来,体验珍惜即刻,随缘即是福
2.内心如夹缠着两种概念,就会因矛盾而破坏了内心的统一,安详.所以
应该要当取就取,当舍就舍.
3.生时应以生的立场去享受生的美妙,不必担心死后的世界.今天就以今天
去过活,不必为明天忧愁,明天自有明天的忧愁.
4.人生中往往会遭遇到很多的困扰与烦恼,其中最大的困扰往往是来自于自己.
5.人在任何场合中,只要忘我,便能与境合而为一.
6.天下万物,无论巨细贵贱,皆有其容身处,各有各的位置,恰到好处,
若问为何?本来如此!
7.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是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地点(方),只要你能细
心去体会.
8.进即退,退即进,双即又双离,以达到绝对圆融的境界.